第430頁 (第1/2页)

她主要就想盯著打穀這邊。

就怕有人偷摸著塞一些稻穀進來充數。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的。

向暖留在現場,這讓孫項才有些擔心。

他找准機會走到蔡為軍跟前。

「那個陶向暖可不是省油的燈,你找人看著她,可別壞事了。」

蔡為軍道:「您就放心吧,路口那邊都有人看著,她過不去。」

「咱們這一畝田,肯定能實打實的收穫四千斤的稻子,我說畝產四千斤,可沒說是曬乾的。」

孫項才點頭 ,但還是道:「還是要小心一些。」

蔡為軍點頭。

一畝田,二十個人,從上午的十點一直到下午的兩點多才收割完,中間吃飯也就用了半個小時。

就這人數跟花的時間來算,別說是一畝田了,就是十畝也差不過了。

數學試題就出現了。

問:熟練的農民一個人一天差不多能割完一畝田,這個一天一般指從早上的五點到下午五六點。

扣除中間吃飯的半個小時,怎麼算也是要十個小時的。

那麼請問,二十個人四個小時能收割多少畝水稻。

反正不管怎麼算,一畝田都不應該需要這麼多人同時用這麼多時間來收割。

為了讓周書記他們看到畝產四千的奇蹟,所以整個紅楓大隊的打穀機基本都集中在這裡了。

那邊割完沒多久,這邊也全部打完了。

接下來就是稱重的環節。

有好幾個老者拿出一個老粗老長的秤,然後先稱了下稻籮的分量。

一個稻籮有十一二斤。

然後再開始稱重。

這邊人稱重,那邊就有人記錄。

宣傳科的人拿著照相機不停的在那咔嚓著這難得一見的場面。

等所有稻子都稱重完,已經快四點了。

最後統計出來的結果讓所有的人都驚呆了。

統計出來的稻穀一共有四千零二十八斤。

也不知道是誰帶頭鼓掌。

然後人群就開始莫名其妙的鼓起掌來。

還有人喊:「紅楓公社太厲害了,居然真的種出來畝產四千斤的水稻。這是一大奇蹟啊。」

向暖:「……」

這不是奇蹟,這是神跡。

正好有一群鳥兒飛過來落在田裡找掉落的稻穀吃。

烈日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哈,哈,哈,你這個小傻帽。

周書記雖然也有懷疑,但有人監督的情況下真的種出了畝產四千金的水稻來,這讓他又心存僥倖。

他明年的任期就到了,如果能把這件事上報,那也算是他的政績,那麼他調到市里成為市領1導班子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向暖也看出周書記很心動了。

他想認下這件事。

向暖趕緊道:「大家都先別高興得太早,我覺得這件事還是有問題的。」

大家都在興奮討論以後就不會餓肚子了,結果向暖跳出來潑冷水。

當下就有人不悅地問:「陶書記這話是什麼意思?」

蔡為軍跟孫項才頓時就捏了把汗。

向暖道:「說實話,畝產四千斤,這種事只會出現在童話故事裡。」

就連後來那麼厲害的雜交水稻在各種化肥的幫助下,都不能達到畝產四千。

在七十年代這麼一個落後的山村公社裡居然就有人敢誇下海口。

簡直不可理喻。

「你們杏花公社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一個向暖不認識的幹部道:「陶書記這是嫉妒別的公社比你們厲害嗎?」

向暖只想給這位仁兄送上倆個:傻逼。

第342章 作假

文明人是不能爆粗口的。

向暖耐著性子道:「這位同志,我只不過是合理的提出我的疑惑,你要是不認同,我們完全可以用事實來說話,你一上來就要挑動內部團結還給我扣一頂大帽子是什麼居心?」

那人被向暖一懟,想解釋又不好解釋什麼。因為他就是居心不良。

向暖不搭理他了。

她看著周書記道:「周書記,以我們現在的稻種以及施肥情況來看,別說畝產四千斤了,就是四五百斤的畝產,那也算是高收了,這是常識。」

一個剛才參與幹活的人道:「我們這種子可不是普通的種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