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第1/2页)

不是這個時候的蔬菜不生蟲,而是人們買不起藥水,有蟲眼又不是有毒,吃了也沒事。

所以買過她家東西的人都知道,別看這家小店裡的貨不多,但東西都是實打實的好。

所以這一批手工藝品一上架,不少人也都購買了。

99塊包郵,對現代人來說確實不貴,主要是好看,買一個能用很久。

工藝編織品選兩三個,再加一點菜乾,也就滿99了。

有了系統這個作弊利器,農資社的情況那叫一個蒸蒸日上。

第87章 秋收(1)

有了農資社的鋪墊,七個大隊對向暖的工作那是表現出了相當積極的態度,只要農資社那邊說要收什麼,這邊大傢伙幹完集體勞動後有的就在家抹黑幹活,比如之前編工藝品的。

以前都是七點就睡了,現在都要加班到九點才睡,第二天又早起幹活,就為了多掙幾個錢。

在吃苦耐勞上,就沒有哪個民族能跟我們比了。

九月中旬,劉志全那邊寄來了一個包裹,是他專門為這片茶山配的專門給茶樹治病的藥,上面寫了怎麼用。

向暖拿到包裹後,先給劉志全打電話問了下這個藥的費用。

劉志遠在電話那邊道:「這個費用就算了,正好我們這邊也要研究的,你先看看有沒有效果再說。」

向暖一愣,玩笑地問:「那就是我這邊茶山現在是處於試驗階段唄。」

劉志全也笑著道:「也可以這麼說,那用不用就看你自己了。」

向暖哈哈大笑:「為科學貢獻,那這點覺悟我是必須有的。」

兩人在電話里說了幾句後向暖就給一大隊大隊長打電話,讓他找幾個漢子來準備噴灑農藥了。

因為噴灑農藥要背一個很大的水箱,一般婦女長期背會吃力,這活兒得老爺們干。

整個茶山,十幾個人一起噴了三天才全部完成。

剩下就要靜觀其變了。

於是向暖跟老倔頭兩人白天都待在山裡,有一點變化都要記錄下來。

好在幾天後,茶餅病得到了緩解,向暖給劉志全打了電話後,劉志全讓她繼續觀察,要是不行就要再噴一次。

向暖記住了。

後期又噴了一次藥。

陸陸續續忙過這一陣,各個大隊地里的秋收也開始忙了。

砍黃豆,摘棉花,割芝麻,挖番薯,每一樣農活都是瑣碎又重複的。

地里的這一茬農作物收穫後,這些地稍微晾曬一段時間,然後在幾壟地中間挖一個土包,將曬乾了的家畜糞便肥料用草包裹好在,再留一點在外面,其他埋在土包里,慢慢燃燒。

燒過後的土包會放個十天半個月,等一場秋雨下來後就要再次翻地,要開始種冬小麥跟油菜了。

而之前燒的土包,就成了最簡單的一種肥料,會蓋在種子上面,為種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之前說了,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鉀,能起到很好的施肥增肥效果,更何況裡面還加了曬乾的家畜糞便。

在化肥還比較單一的年代,能不能豐收除了看老天爺外,其他真的全靠一代代積累下來的智慧經驗。

這個時候的水稻不是雜交的,畝產能有四五百斤那都是高產了。

要是遇到個乾旱,一畝田水稻畝產也就兩三百,甚至顆粒無收。

也就現在,有了雜交水稻,又有各種肥料,在多種手段的干預下畝產才這麼高,老百姓才能吃飽肚子。

杏花公社這邊是種早晚兩季水稻的,晚稻收割要到農曆十月中下旬。

所以全公社的人都先忙著把地里的農作物收了,再種了,下一步就是收割晚稻。

男人們婦女們開始種地,老人們,半大的孩子們開始上山尋找各種菌類了。

秋季的山裡菌菇也是非常多的。

為了不採摘到有毒的蘑菇,向暖還跟老倔頭一起上了山,把能找到的各種菌類都摘了回來,然後在系統的指揮下,將這些蘑菇分成有毒跟沒毒的。

然後又通知各個大隊成立一個摘蘑菇小組,讓小組的人都來學習,什麼樣的蘑菇能摘,什麼樣的不能摘。

再由這些人回去教會村民們。

七個大隊來了三十五個人。

公社的操場上,向暖向拿著大喇叭喊:「看清楚有毒的,再仔細認識一下沒毒的。千萬不要搞混淆了,咱們摘錯了毒蘑菇再把毒蘑菇賣到城裡去,那是會把人吃死的,是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