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第1/2页)

傍晚,葉旎坐在陽台的躺椅邊上,借著黃昏的天光,梳妝打扮。

她底子本就很好,加上最近每天好吃好喝又狂補美容覺,整個人簡直容光煥發,隨便畫個淡妝就美得很出挑。

上午賽事的採訪,已經有好幾個官方新聞出了報導。

她拿著手機上網搜索相關的新聞,點開一個視頻,是他的個人專訪。

視頻里,林汀越端正的坐在室內的休息室的沙發上,獎盃放在旁邊的茶几,他拿著話筒,目光注視著採訪記者。

已經從比賽結束的興奮中平靜了下來,此刻對著各類記者的長槍短炮,語調平緩而從容。

記者:「網上有很多關注衝浪圈的朋友說你天生就是為衝浪而生的天才,是中國衝浪的希望,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

「謝謝大家的抬愛,首先,我承認在衝浪這個事情上,我是有一點天賦,「天生就是為了衝浪而生」這句話也可以作為我運動生涯的一個終生目標。」

林汀越倒也不過分謙虛,大方的接受大家對他的讚美,坦率得讓主持人也跟著彎上了嘴角。

「但這世界上厲害的衝浪運動員有很多,天賦異稟的更不在少數,如果只是一句「天才」就將一個人定義,未免對他辛苦付出的努力太不公平。」

大部分觀眾只看到了運動員在浪尖利落乾脆的騰空而起,在浪道遊刃有餘的穿梭自如。

流暢的動作,敏捷,穩當,輕而易舉,前後連貫起來也就不過半刻。

每場比賽時長有限,可每一個動作背後又何止是重複訓練了成千上萬次。

數十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恆,對身體素質的極度自律,汗水淚水血水,身上的每一道傷口,每一絲疼痛,都不是一句「天才」「天賦」就能輕飄飄帶過的。

「世界上一定有天才,但我確實沒見過。我見到的都是勤勤懇懇付出努力的人,只是最後努力有了回報,才有機會被人們稱為天才。」

那些寂寂無名,磨礪以須的時光如果量化,可能是十萬次、百萬次,而努力卻不一定有結果的日子,他更喜歡把它叫做紮根。

「我們都有天賦,但沒了努力的天賦,什麼都不是。」他淡然一笑,「如果現在,「天才」是一個帶著肯定的鼓勵,那我更希望在未來為國爭光的路上,它能成為為每一個運動員加冕的勳章。」

葉旎拿著捲髮棒,輕輕卷著柔順的長髮,視頻里,林汀越的聲音徐徐道來,她不禁回想起上午他在決賽最後四十秒還在平靜等浪的模樣。

岸上無數雙給予厚望的眼睛在焦灼催促,時間不等人,海浪不做美,他孤身置於洶湧無序的汪洋大海。

該是怎樣的心情。

「衝浪運動在國外已經盛行多年,中國的衝浪正在蓬勃發展,無論是衝浪運動還是衝浪文化的普及,我們都還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運動員努力站上世界的賽場,也是希望能讓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到衝浪這項運動中來。」

視頻里,他依然是那副從容的神情,眼裡帶著不疾不徐的笑意,明朗而堅定,「中國衝浪的希望不是某一個人,而是為此努力拼搏的所有人。」

第四十章

到達酒會會場時,已經聚集了很多人。

除了這次沒參賽的運動員,半月灣部分常駐浪人也收到了邀請。

一眼望去,幾個早上還穿著嚴謹的女記者,離開了嚴肅的工作,換上了清涼的性感短裙。

有幾個在網絡上非常火的高顏值運動博主,正在和攝影師溝通,調試著拍攝的角度和打光,不時有人認出他們,上去和他們合照。

衝浪這項運動在國內目前還算是小眾運動,受地形因素影響,內陸的居民能親身了解和嘗試這項運動的機會並不多。

半月灣這次爭取到了亞巡賽的主辦地點,邀請了多家主流媒體和自媒體達人參與到這場賽事中來,也是想借次機會,對衝浪這項運動進行宣傳推廣。

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主流媒體的採訪都安排在比賽結束後,而相對採訪氛圍輕鬆一點的自媒體,都安排在了晚上的酒會。

西子和幾個老朋友打了一圈照面,而後和葉旎各自拿了一杯香檳,在吧檯邊上喝酒閒聊。

國家隊的隊員們聚完餐,一群人浩浩蕩蕩穿過走廊,走進會場時,剛剛還分散在各個角落的媒體人,極其迅速的拿著設備圍了上去。

西子望著那邊被圍堵得水泄不通的大門,心裡忽而很感慨,「前幾年國內衝浪的人很少,半月灣最早的一批浪人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