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载重与航速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面对金三儿的疑问,宋毅骋微笑着提醒道:“你忘记我之前教给你的那套粗略计算方法了吗?”

“当然记得,老爷。”金三儿恭敬地回答。

船的体积或者说排水量是影响其浮力和吃水深度的关键因素。船的体积越大,它能够排开的水就越多,从而获得的浮力也越大。吃水深度则是指船体浸入水中的部分深度,它取决于船的重量和船体形状。

估算其吃水深度,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船体的设计、建造材料、以及船只在水中的浮力等,这太复杂了。

所以为了简化问题,宋毅骋总结了一套方法,可以进行一个非常粗略的估算,假设船体是均匀且密实的,虽然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同时忽略船体形状对浮力的影响,虽然这也会会导致实际吃水深度比计算值要深。

不过,只是粗算估计的话,倒是可以一用。这时候宋毅骋用的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吃水深度 = (船的自重 \/ (水的密度 * 船的宽度 * 船的长度)) 的立方根。

既然是粗算,自然还要假设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假设吃水部分是一个立方体形状所以用了立方根。第二,就是设定水的密度为1吨每立方米。

所以,设计船本身重量加上煤炭重量,加上载重,一共200吨的话,那么代入公式:

吃水深度 = (200吨 \/ (1吨\/立方米 * 8米 * 26.6667米)) 的立方根

结果就是吃水深度0.98米。

金三儿迅速进行计算,得出吃水深度为0.98米。他惊讶地看着宋毅骋:“吃水这么浅吗?”

宋毅骋点头:“是的,但这是粗略估算的结果。现在,你再用我之前教你的另一种方法验证一下。”

“是,老爷。”金三儿应道。

这种方法涉及到一个叫方模系数的概念。宋毅骋之前已向金三儿父子解释过。方模系数就是把一个异形物体完全放入长方体中,该物体体积占长方体体积的百分比。由于船体水下部分并非长方体,体积难以精确计算,因此需借助方模系数进行估算。

还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长*宽*吃水高度*方模系数=排水体积。

如果把这个80尺的帆船分三部分,船头、船中、船尾这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其呈现的就是一个头朝下的凸字形状。经过一系列的估算,方模系数为0.5。

金三儿按照指示进行计算:船长26.6667米宽8米设计吃水1.5米*系数0.5,结果约等于160吨。他向宋毅骋汇报了结果。

“老爷,结果就是如此。”

“嗯,不错,第一步因为没有考虑船体造型,所以第步要加大吃水深度,加入方模系数再次估算。”

“嗯,老爷,如此的话,倒是可以,不过,看图上这个深入海水之下数米长的龙骨,能不能行啊?”

“放心,没问题的。” 宋毅骋信心满满,他也只是个抄作业的,别人设计的肯定都论证过了,他一个拿来主义就好。

这次,宋毅骋用的就不是贯穿龙骨了,而是后世帆船那种鱼雷龙骨,直接在船底吊着,深入水中数米。

帆船的第三个大舱室,也是船员主要活动区,就是船中部的上层舱,这里是集驾驶、指挥、餐厅、客厅等等功能与一体的综合区域。

帆船第四个舱室,就是尾部,这里跟船头一样,同样是一层,只不过这里可比船头宽敞多了,里面同样有水手床铺,同样有货仓,也同样为了减重,只有框架柱子,而没有仓壁。

全船只有一根桅杆,仍然借鉴采用跟黑珍珠号一个设计思路,不过既然配备了蒸汽机,自然要将帆的控制交给蒸汽机,从而达到一个人就能操作的目的。

既然使用了机械,那么索具就可以隐藏到桅杆之中,全都从中空的桅杆中穿过,最终通过船底的蒸汽机绞盘实现收放。

至于风帆的迎风角度,同样在底舱通过蒸汽机控制齿轮旋转带动桅杆旋转,达到调整角度的目的。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外观上,根本看不到一条索具。视野就非常的好。

同时因为这类高速帆船,一旦开上高速,势必在风力的扭矩下,会倾斜着航行,而且,极有可能一侧的甲板会进入海水中,如此的话,甲板之下必须要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也就根本不可能在甲板下布置什么火炮。

所以,全船最高处就是驾驶舱的头顶上了,宋毅骋采取了坦克炮塔的旋转形式,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