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蔡家的意图 (第1/3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说到这三司官,其实就是司官,一共三个,字面意思,司,就是管着的意思,就跟大月国的三法司意思类似,是三个。

而且这三司官是琉球国朝廷最高执政机构中的最高行政职位,相当于是丞相或者三公或三师之类的,基本上在政治上已经到顶儿了,在往上就是皇族了。

琉球国共设三司官三人,第一个管理国家财产和山川的治理,这个部门他们叫“用意方”,相当于大月国的工部,工部就是负责工程建设等事务的。

第二个叫“给地方”,这是管理给与役人俸禄和旅费的,而大月国的吏部负责官员的任免、考核等事务,有相似之处。

第三个叫“所带方”, 是管理租税和国库的出纳的,与这个有相似之处的是大月国的户部,同样是负责财政、户籍等事务。

虽然在三司官之上还有摄政一职,但摄政一般不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三司官被视为琉球国实质上的最高级别官员。

到了这时候,相当于以翁寄松为首的翁氏开始了信仰倭国文化,这就与严守孔孟思想的郑氏产生了分歧,信仰文化的不同,也就造成了执政思路的不同,执政思路不同,必然演变为政治斗争,这两人也就渐渐演变成亲倭派和亲汉派,两家已然是势同水火。

郑迥,琉球名\"名谢亲方利山\",身后不光是郑家,还有久米村的广大汉人移民后裔氏族的存在支持,但翁寄松,琉球名“城间亲方盛久”,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同样更换了信仰的几个氏族,还有倭国僧人的支持,双方争斗的是水火不容,势均力敌,即便如此,琉球王尚氏依然是坚持以亲汉为琉球的基本国策。

直到两个倭国人僧人的出现,郑、翁两家才来到了分胜负的关键时刻,这第一位就叫菊隐宗意,第二位,则是菊隐宗意的弟子,叫喜安蕃元。

这两人自从来到了琉球,迅速的和亲倭的翁寄松达成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各种秘密商议。

不过,外人不知道他们天天会晤个啥,但之后不久,倭国便指使萨摩藩对琉球展开侵略,他们侵略登陆的地点便是久米村南的入海口附近。

随即,郑、毛两家的当家人,郑迥以及毛继祖,立刻召集勇士组建军队共同抗击萨摩,但奈何内有翁氏当家人翁寄松掣肘,而且琉球小国,兵力不足,最终还是寡不敌众,最后的首里城保卫战宣告失败,之后,郑迥被押往倭国,处以烹刑而死。

“原来如此,汉奸之可恨处从不下于敌寇。”宋毅骋听了蔡铊鲂的讲述之后,感叹道。

“上使大人,这还没完,郑迥死后,弟弟郑周见事不妙,随即逃亡,这些年来,也都是毛、蔡两家还有郑周的亲家向家,我们在暗中保护他,否则…”

“怪不的!”宋毅骋心道,若是没人通风报信,暗中安排,郑周的孙子,郑禄普也不会当街拦驾。

萨摩藩的入侵,两个倭僧出力甚大,尤其菊隐宗意,直接就被倭国任命为了国相,开始摄政,萨摩通过菊隐和尚控制了琉球的内政。而琉球的尚氏国王则彻底成了傀儡。

菊隐和尚摄政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开始在琉球国内展开大清洗,郑迥一族由于是坚定的亲汉反倭派,所以,菊隐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郑家,除了见事不妙逃走的郑周一家,其它族人,无一例外,全部被诛杀,包括三两岁的幼童也不放过。

这菊隐的第二件事,就是安排自己的得意弟子喜安蕃元,开始篡改琉球历史,于是喜安便将同萨摩开战前后的2年半时间,编写了一本书,叫作《喜安日记》,在书中,他说:“寻此次琉国之乱的根本,郑迵一人所为也,此上之佞臣也。”。

喜安蕃元基本上把郑迵描写成了引来国难的元凶,但对倭国、对萨摩的恶行只字不提。

“原来还有这等秘辛!”宋毅骋点点头,“不过,铊鲂,你跟本抚说这个,又是何用意?”宋毅骋其实大致能猜到,但还是直接问,身份差距太大,没必要来回拉扯试探。

蔡铊鲂慌忙起身,扑通一声跪俯于地,以额触地,“上使大人,琉球国如今已是风雨飘摇,朝中被倭人把持,国王成了傀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等虽为琉球子民,却也有心无力,无法改变现状。但今日得见上使大人,实乃我等之幸。大人您是天国上使,又有上国公主在,您身负代天子巡守天下之权力,只有您才能帮助我们琉球国走出困境,恢复自治。”

他抬头看向宋毅骋,眼中充满了决心和期待:“上使大人,还请看在同为汉人一脉的份上,帮一帮我等化外之民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