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高迎祥的目的地,两军接战 (第1/3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此处位于洛水的北岸、渭水的南岸以及华山的西方,高迎祥率领的部队正在此地进行一场肆无忌惮的扫荡,他们一路向北挺进。他们刚刚穿越了崤山山脉的深处,高迎祥原本的计划是沿着崤山山区一路向北,直达黄河的岸边。然后,他们将在潼关以东的地方渡过黄河,直接抵达山西的芮城。接下来,他们的目标是前往山西的河津,去寻找从韩城渡过黄河的李自成部队。他们的最终目的地是进入山西。

然而,就在这马上要到黄河边上的两天里,高迎祥却接收到了来自李自成的消息,情况似乎并不乐观。陕西巡抚吴甡的防守异常严密,同时,洪承畴也集结了两万的主力部队,不断地对李自成进行追击和围剿。因此,李自成部并未能如他们所愿地从韩城渡过黄河。在经过了数次的激战之后,李自成的主力部队几乎被全歼。

尽管如此,常言道,对于那些习惯了劫掠生活的人来说,即使被官军送回原籍,没有粮食可吃,他们也绝对不会安心于再去种地。所以,这些人跟随着李自成的脚步又一次的集结到了一起。

如今,李自成部又纠集了两万余人马,驻扎到了米脂、绥德一带的山区之中,这里是他们的老家,左邻右舍亲朋故旧们才不管你是好是坏,他们只知道以前的亲戚朋友自打跟了李自成,那就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于是,李自成的声势又大了起来。

对于高迎祥来说,他现在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那就是山西,还去不去。高迎祥召集众部下商议之后,觉得目前河南陕西形势严峻,不如先到米脂会合李自成,然后在途入晋。

经过深思熟虑后,高迎祥果断改变策略,挥军向西进发。他的新计划是从华州和华阴之间的地带渡过渭水,然后一路向北,首要任务是寻找一个安全的落脚点,以确保部队的稳定与休整,之后再图谋其他行动。

而在潼关外,宋毅骋已经密切关注高迎祥的动向数日。当他观察到高迎祥的营地开始拔营移动时,他并没有立即追击。宋毅骋之所以没有追击,是因为考虑到当前的地形环境。他们所处的山区地形复杂,就这黄河边上有些许适合决战的稍微能称之平原的地方,这也就是宋毅骋要在这里以逸待劳的原因,他是要寻求决战,一战而定。

而且即便能够追上高迎祥的部队,也很难在这样的地形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高迎祥的上万大军在山路中行进,采用一字长蛇阵,绵延十几二十里,这样的阵型使得宋毅骋即便在后面追上了,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攻击,因为兵力在这样的地形中根本无法充分展开。因此,宋毅骋认为继续追击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保存实力,寻找更有利的战机或者说是更有利的战场。

于是,宋毅骋决定按兵不动,让高迎祥的部队安然离去。他知道高迎祥是必亡的,但他学的不是文科,以前的历史课,对宋毅骋来说正是进网吧的好时间。所以他并不着急,既然知道结果,那还着什么急,他只要继续密切的关注高迎祥的动向,寻找着最佳的战场与出击时机即可,就算他没打到,也无所谓,功劳,似乎他也不是太在意。

在华阴与华州的交界处,有一个名为敷乐镇的地方,它坐落于山北脚下,恰好位于一处山口的起点。这个山口是华山山脉中少数几个可以通行的山口之一,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如今,宋毅骋的大军已经在此地驻扎下来。他们静静地等待着,昼夜不停的地盯着山口的方向。宋毅骋深知,高迎祥的部队很可能会选择从这个山口出来,这是他们通往北方的必经之路。

但能不能等到高迎祥,宋毅骋并不确定,毕竟,情报,他没太多,而且大多信息都是落后的,不过根据从卢象升给他的消息来看,这里大概率能等到高迎祥,因为,卢象升一直跟在高迎祥后面。

“报,千户,山谷中已经发现了高迎祥的先头部队,预计还有2日的路程。”林天力这几日在山中布置了不少的哨探斥候,他们都在等,等着高迎祥。

“嗯,在探。” 宋毅骋深吸了一口气,双眼闪烁着光芒。这一刻,他终于确信了自己的判断和决策,看来这抓获最大流寇头子的功劳还是要落在自己头上了。

然而与此同时,在山谷深处的高迎祥却对这些一无所知。他只知道身后有追兵,却并不知道具体的敌情和地形。他率领着疲惫不堪的部队,艰难地穿行在崎岖的山路上。

黄龙看着高迎祥的背影,内心充满了焦虑。他们一直被敌军缀着,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让他心里很不舒服。他看向高迎祥,却发现高迎祥依旧保持着云淡风轻的态度,仿佛对身后的追兵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