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我是小龙女,长白山开山庄8 (第1/2页)

张家是一个神秘的家族,张家古楼是一个类似于“灵堂”地方,张家人去世之后,都会由张家族长“张起灵”将尸体葬在张家古楼之中。 有功之人会有棺椁,平民只会葬一只右手在古楼之中,挂在天花板上。 张家古楼也是在不断迁移的,民国时期之前是在东北,同时巴乃的张家古楼正在候补中,在东北张家破产之之前,东北张家古楼内的大大小小就已经被安置在巴乃的张家古楼里了。 巴乃张家古楼是有机关的,而要打开通道必须要在四姑娘山来解机关,广西巴乃和四川四姑娘山距离相差千里,古人怎么通讯的? “这个密码有用吗,是真的吗。” 小龙女的问题一针见血,她的感觉很敏锐。 张玉安笑了,那个笑容有那么一点反派的味道。 “有用,不过那是通往死亡的路,张家古楼要不是按照特殊的方式进入的话,一路闯关意味着外来者,外来者格杀勿论,死路一条。” “哪怕是你也不行吗。” “我也不行。我失忆的话进去也是九死一生。” “正确的进入方式不需要闯关,也没有机关。” 所以,张家人果然狠,自己族长都坑,但是这个其实不怨张家人的,每个族长身边都有护灵人的,哪知道最后一任张起灵啥都没有,传承断了,还失忆,只能自己摸索,就真的很想不到。 1963年史上最大盗墓活动在坚持了两年之后失败了,张家古楼并没有打开,而是带回了很多重要的竹简和帛书。 这里面死的人也不少,其中就包括张启山的儿子。 1962年,20岁的张鼎中从陆军大学毕业,授中尉军衔,成为“组织”的一员。1963年,他随部进入川西高原,参与了被后世称为“史上最大盗墓活动”的崖墓发掘。 张鼎中他的父亲战功卓着又贵为九门之首,但他本人此前从未上过战场,也未下过墓穴。 三人小组起初的分工,是其他两人探洞,张鼎中负责在门口接着两人摸出来的东西,攒到一定数量送到崖下,有专人负责登记造册。 长沙阖族历来各凭本事,没人因为他父亲是张启山就高看他一眼,鼎中也深知此理,为了不丢父辈颜面,在族中反而更加低调做人,便是杂事,也恪尽职守,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 几日后,待两位前辈对此地洞穴的大致情况有了相当的把握,便开始分头行动。 组长负责带鼎中探洞,给他上手的机会,并教授了一些通过尸体服饰和洞内壁画特征获得信息的方法,以及器物、文书断代的经验。 终究有家学渊源,即便是没有亲眼见过古墓古尸,很多内容也耳濡目染,早有底子。 各小组的人数基本相同,在同一时间段内分配的洞穴数量也相同,而为了保证在区域移动时所有小组步调一致,任务安排都有一定的时间富裕,以便应付突发状况,因此每月总会有几天可以休息,这时候鼎中就会请假去找他师父。 张鼎中的师父是他父亲的部下,他自小对父亲敬畏,对师父则多些亲近。 不太记事时为数不多的几个记忆片段,就包括骑在师父脖子上去逛庙会、放风筝。 十岁之后举家来了北京,每逢寒暑假,比起自己家,他也更爱跑到师父家去。 上军校这几年,由于出入不自由,见面的机会不多。直到去年毕业分配到“组织”里,才又经常见面。 只是这次,两人变成了上下级关系,鼎中才知道原来不止他父亲高高在上让人无法接近,师父的军衔也整整高他三等八级,说话都轮不到他。 进山三个月,他自觉学会了很多新的东西。 忍了许久,他终于趁着小组休息,厚着脸皮,权当是私下,跑到了一山之隔的2000米宿营地,钻到指挥室的帐篷里去找张日山。 指挥室不断有人进出,张日山确实没时间理他,但也确实有意提携,开口让他留着,一起听听。 张鼎中起初或许不明其意,但他悟性极好,听了一阵下来,很快就明白了其中深意,意识到这样的机会,是自己的同龄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不愿浪费,每逢小组休息便会来找张日山,也会跟着他离开指挥室去见不同的人,去检查各类工作。 族内其他人去指挥室里汇报工作,见到张鼎中也在旁边坐着,当然知道这是张日山偏私,当面虽不敢说什么,私下里却多少有些抱怨。 这些抱怨传到了鼎中耳中,他并不置若罔闻,更不会去当面挑衅,反而比从前更加恭谨。指挥室来人时就规规矩矩站在一旁做记录,常常是一站几个小时。 张日山虽不说什么,心里却也满意他懂事。 张日山以为日子就会这样过去,他从来没想过这个孩子会死,他还那么的小。 九门众位当家三日后才会到达营地,而九门一些人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撤离。 各家虽然多少有些减员,但两年时间却也收获颇丰,大多对领头人的文书有没有找到并不太上心。另外一些人则因为无所事事,整日在营地里挑事儿。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