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老九门我是黑背老六14 (第1/1页)

时光飞速掠过,安康和平安小朋友已经学会了阿拉伯语和一些习俗。 安康:痛苦学习中。。。。 平安:不难。 苏清扬:不好意思我是语言专业的刚好是阿拉伯语,不用学。。。 沙特 由于历史原因,在阿拉伯人的印象里,中国是冷傲的、不想跟世界交流的高贵女王形象。这或许和唐朝有关,在与中国通商贸易中,在唐朝的时候到达了顶峰,期间武则天时期最为开放,当时阿拉伯地界天天在干仗呢,商人要求唐朝去他们国家“出兵平叛”,武则天没有搭理他。 所以霍亦遥他们带着一大帮人来到阿拉伯的时候,他们称呼她为神秘的东方大小姐和她神秘的族人。 知道霍亦遥是下一任的实权女家主之后,敬仰之情源源不断。 他们都很好奇这位神秘的东方大小姐会做什么。 霍家和解家的人就没有丑的,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来自东方的神秘家族,各个都很有能力和特长并且十分的俊美,说话方式也是自带着高雅的。 霍亦遥的容貌更是美得惊人,非常符合他们梦想中的东方大小姐。 霍家和解家的人的能力毋庸置疑,不但如鱼得水,还把产业迅速做大,在阿拉伯,绿色是最贵的颜色。 华夏的种植本能让每一个华夏的子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在想着种植,解家就有非常好的土地专家,专门研究种地的,因此当第一片绿意在庄园里绽放的时候,本地的阿拉伯人都惊呆了。 霍亦遥头上是丝制的纱巾阻挡风沙的,手上是丝制的手套,拿着那绿油油的果蔬,直接就打开了当地的上层大门,也是因为他们对于东方神奇的友好态度。 比在瑞典好多了。 天然的好感和友善是最好的润滑剂。 还有一部分霍家人在研究海水问题能不能解决,两个加起来足够作为筹码。 霍亦遥的事业顺风顺水。 “即使学问远在中国,亦当往而求之”,这是伊斯兰教“圣训”里面的话,《巴格达史》《宗教学科的复兴》等伊斯兰教权威书籍都提到过,不过阿拉伯后人整理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到清朝了。 阿拉伯人根本不知道“华国有过百年之耻”,只是觉得这些年怎么很少听到“东方女王的声音了呢?”,这简直是一个神秘高冷的宅女王。殊不知,神秘的东方女王正在暴打八国联军和日本鬼子呢! 我们常说的阿拉伯国家有: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苏丹、阿联酋、也门、叙利亚等22个国家,这些国家几乎连在一起,中间夹杂了一个以色列,但以色列不算是阿拉伯国家,顶多算美犹财阀的“飞地”,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是死敌。 这里霍亦遥就要笑死了,有一个笑话,解家人比较感同身受。 解家出美男。 阿拉伯国家的女人以和中国男人交往为荣,但是要特别注意了,阿拉伯的男人也以和中国男人交往为荣,他们古时候,男宠成风,见到东亚男人就想上去摸一把,阿古柏就是做男宠上位的,自封“汗王”,后来被左宗棠剿灭了。 所以嗯,俊美又能力卓绝的解家人被占便宜了还不知道,后来才明白。 解家人:。。。。。。。。。。 在唐朝的时候,有个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写过一本书,叫《苏莱曼东游记》,虽然记录的中国已经是中晚唐了,但相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几乎闪瞎了双眼。 这本书很有意思,每个章节吹捧中国同时,都不忘记恶心一下印度,他说中国人是“有经人”,阿拉伯语中的“文明人”的意思,而印度是个蛮夷国家,而且印度脏乱差,印度父亲把女儿拿出来接客,向过往的客商收取嫖资。 他记录当时的唐朝有些事,仿佛和现在没有差别。比如,中国人很勤劳,似乎永远不停止工作,把能开垦的土地都开垦掉了。中国人重“现世”的享受,而印度人却懒的要死,他们懒死了之后,觉得修好了“来世”,来世躺在家里,就能花天酒地吃喝不愁。 “中国的乞丐要比印度少很多很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勤劳,同时也是因为华夏官府设立有社会保障措施,经常救助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孤寡和年老的人,可谓是老有所养。” 感谢盛唐,感谢女皇陛下,霍亦遥她们受到了老祖宗的恩泽。写这个书的人还是华吹。 想想那是晚唐,要是看到盛唐,他们吹得应该更厉害了吧。 苏莱曼发现当时的唐朝居然“重女轻男”,男人出门要搞得板板正正,不能披头散发,必须要戴上一个帽子,形象不整会令人嘲笑,而女人出门却不需要遮蔽头发,还会捆扎成各种各样。 奇形怪状的发型,并戴满各式造型各异的首饰,这让苏莱曼这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有点无法理解,为什么对男人的着装要求比女人高。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