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番外之相识 (第1/1页)

叶冰裳回到房内,将画取出。 “红凝,出来吧!” 一阵清风吹过,那个身穿孝服的白衣女子便出现在房中。 “你真的有办法帮我压制画中的邪念,让我重获自由?”红凝问。 “自然可以,我说到做到。”叶冰裳肯定地说。 “为什么帮我?” “我想知道,王迎之和陈锦衣的故事。” “为何?你已经知道这一切是迎之所为,便已足够,他也失去了一切权势地位,不足为惧,就让他好好活着不行吗?” “你错了,我只是对两人的故事好奇,若是有机会,便将两人的故事写出来。当然,我也有私心,想要更了解右相这个人,万一以后他再使坏,我也好知道他会出什么阴谋。 我不相信他会变好,一个人拥有超群的智商,即便没有权势地位,也可以做很多坏事。我只是未雨绸缪而已。” “你放心,等我可以脱离这画,我会带他回墨河,终身不出芙蓉谷。作为报答,我将他们的故事告诉你。” “洗耳恭听!” 红凝垂下眼帘,在烛光中慢慢讲述着王迎之与陈锦衣的半生纠葛。 我本是生长在墨河一带的芙蓉花灵,以吸收着日月精华和山间的灵气修行。日子过得自由自在。 可是有一天,一个孩子闯进了我居住的山谷,他浑身是血,伤痕累累,身后还有追兵。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冒着暴露身份的危险,护住了那个孩子。 给他治好了伤,送他离开了山谷,还将他托付给了一个善良的夫子。 那位夫子乃书院的院长,见他聪明伶俐,便将他收为弟子,要传授学问给他。 见他已有依靠,我便回到山谷中,只是偶尔会下山,看看那孩子生活得怎么样,顺便听听学院有没有作出新的诗词。 这是我在人间唯一的爱好! 我不想沾染尘世中的烟火,便靠着这些诗词感悟人生,提高自己的心境。 那孩子学问越来越好,我心里也很安慰,过了几年,他便上京赶考了,听夫子说,他考上了状元。 以前我总是喊他小孩小孩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他的大名叫:王迎之! 我替他感到高兴,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了大官。 我原以为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还在为以后听不到他所作的诗词而感到伤心。他的诗词给我的感触最深,对心境的修炼效果最好。 谁知,考上状元后,他特地回了墨河,来到我的山谷中,问我是否愿意跟他一起去往盛京。 我不想去,可他跟我说,盛京的才子多,诗词也多,还有很多比他更有才的人。 我心动了,抵挡不住诱惑,便答应了他。 来到盛京,我知道他没骗我,这里繁华似锦,才子众多,我很开心。 可后来我听了很多人的诗词,却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他。 这样的盛京让我有些失望,这里奢靡污浊的空气也比不上墨河,我有些想念自己的山谷了。 我想回家! 迎之这孩子也知道我不喜欢盛京,那段时日常常夜不归宿,有了新的诗词才会跑来找我,我知道他舍不得我走,害怕我会跟他道别。 我想着,算了!人类的生命就那么短短几十年,陪陪他又如何。 于是便留了下来。 有一天,他兴冲冲地从外面跑回来,手里拿着一首诗,说是一个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人所作,我一定会喜欢的。 我从来没有见他如此真诚实意地称赞一个人,想必确实是有才之人,便拿过了那首诗。 那是一首芙蓉诗,道尽了一个像芙蓉般娇艳的女子,她那坚强却又不能自主的一生,我被诗中的情感所感动,竟流下了花灵之泪。 这是我作为花灵,第一次流眼泪。 我的修为心境也因此晋升了一个境界。 当我从入定中醒过来时,我才知道,那人叫陈锦衣。 锦衣,这名字真好听! 我以为,做出这种诗词的人,应当是一个历经风霜,仍满怀乐观浪漫的儒雅诗人。 直到,我见到了那个叫陈锦衣的少年,那俊美的样貌,让我这个花灵也为之失色。 并非我容貌不及他,而是他周身清冽孤傲的气质,不似人间少年,而是天上谪仙。 我很好奇,王迎之这臭小子如何能结识如此气质不凡的少年。 迎之年少动荡,早早就经历了人生的黑暗,喜欢用嬉皮笑脸来掩饰自己,其实内心是个害怕孤独的小孩子。 而陈锦衣,一副大家子弟的样子,清高冷傲,不喜与他人亲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跟嬉皮笑脸,平日里没个正形的迎之成为好友? 我真的很好奇,追问了他许久,他才告诉我。 原来陈锦衣是上一届的探花,原本有状元之才,却因为身份是庶子,而朝中也无人脉,错失了状元之位。 入朝为官后,也因为性格屡屡受到刁难排斥,被分配到礼监部做司空,管礼仪、祭祀等事宜。 因为样貌出众,雌雄不辩,常常遭人讥讽侮辱。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