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重新布局 (第1/2页)

萧凛看着小师叔已经偏题的思路,摇了摇头,没有再次点醒他。 人一旦有了固定的印象,很难让他信服自己所看到的是错误的,只能后面自己去发现。 所幸自己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澹台烬这一处已无关重要,他只要安稳呆在叶府,就已经足够。 现在,他需要重新布局,看看这一局棋子的走向是谁,困死其中的是谁,而脱身的又是谁,便可知道一切真相。 .................................. 随着盛王的诏令颁布,盛国各地的才子纷纷涌向盛京,使得盛京热闹非凡,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墨河那边,因为叶冰裳处于闭关时期,萧毓接手了墨河的管理,她一直跟着叶冰裳学习,自然也是最知晓如何管理墨河的人,在管理理念上也是深得她的真传。 收到盛京那边的诏令后,她与书院的博士商量了一番,决定派一批学子过去试试水,若是有人高中,也好打响墨河学院的知名度,若是不中,也没有关系,就当是多个应考的经验,为以后科举考核做准备。 故此,凡是14岁以上的学子,无论成绩好坏,均去应考,家中困难者,学院支持他们赶考的一应费用。 这可是盛国十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考试,而且还是以选拔官吏为主的考核,多少壮志未酬的有识之士都会聚集于盛京,人才济济啊! 所以,这不仅是学子翻身的机会,也是学子交流学识的机会。 无论能不能捞到鱼,先撒网下河是墨河人的天性。 听闻学院支持学子进京赶考,学生们纷纷跑来报名,有些父母还提溜着自家刚学字的小娃儿也来报名,登记的官员看着在爹娘手中手舞足蹈,像个陀螺一样滴溜转着的小娃娃,哭笑不得。 这是朝廷选拔官吏的考核,这七八岁的小娃儿连官是什么都不明白,光知道吃喝玩耍,就算考上了也没用啊! 可百姓们不管这些,他们只知道娃儿能去盛京那样繁华的地方,就是好事,出门涨涨见识也好,没说一定要考上。 官员们使出浑身解数,扒拉着嘴皮子好说歹说,甚至拿出学院的年龄限制规定,才让这些兴奋上头的百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有人唉声叹气地提溜着自家娃儿离开,也有些脾气急躁的,当场打起娃儿的屁股,埋怨他每天吃那么多的粮食,还长得如此慢,一点也不争气! 娃儿哭得震天响,官员憋得肠抽筋。 这热热闹闹的气氛,惊动了学院的博士们,对于墨河能有如此浓烈的学习氛围,他们感到非常开心和感动,当场宣布,墨河也开一场自己的考试,分年龄段进行考核,所有学子都能参加,优异者都有奖励。 百姓们当即又兴奋起来,拍着手掌不停叫好。 萧毓听闻此事,派人到附近城镇邀请那些年轻的,没有参加科考的学子来墨河书院参与比赛,打着学习交流的旗号,让墨河书院成功进入了各大书院的视野。 墨河的掌柜们听闻后,有人便向萧毓建议各家商户也来个商品比赛,看看谁家的商品最好。萧毓和嘉卉讨论后,觉得很可行,这样的比赛可以促进商业发展,促进商品创新,于是又增加了百姓和商户们的技能比赛,让墨河的学习和竞技氛围更上一层楼。 这场轰轰烈烈的比赛过后,周边许多城镇的百姓,知道墨河学院对学子的看重,都乐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墨河来学习。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子进入书院,萧毓就学院的未来发展为主题,跟学院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番探讨,博士们认为应该制定固定的学习内容,让学子们全面发展。 但萧毓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些孩子不适合读书,但不意味着他就没有出息,肯定还有适合他自己的学科,学文不成可以学武,学武不行可以学习其他的技术。 想要学院壮大,应当要百花齐放,而非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样只会让学子们觉得希望渺茫,放弃学习。 但博士们并不认同萧毓的观点,双方各抒己见,争执不下。 但随着百姓和商户的技能大赛开始后,很多博士都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大赛呈现的艺术品实在太好了,有色泽艳丽的陶瓷技术,有清雅脱俗的纸扇和纸伞工艺,还有鬼斧神工的雕刻艺术。即便是朴实无华的纺织刺绣,其上面栩栩如生的字画图案也让人眼前一亮,再庸俗的厨艺比拼,其雕花摆盘的功夫和活灵活现的美景也让大家耳目一新。 博士们终于认识到,学问也可应用于各行各业,只有让其与生活中的各项技能一起相辅相成,百花盛放,才能亘古弥新,走得更长远。 萧毓得到博士们的支持后,迅速将学院进行扩建,分成三大区域,文科院、武道院和技能院。并大力宣传招生,让墨河学院的名气更上一层楼,而墨河也迎来了新一轮的繁荣。 嘉卉在墨河学院扩建的同时,在学院附近又建了一条商业街,让主打书画笔墨、饮食居住以及工艺类的商户入驻,形成颇有特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