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速度 (第1/1页)

自枫林海军分离的中心,数支小股舰队划开波浪,犹如利箭般刺出,转瞬就逼近了东吴海军。 同时来自东吴海军的阻截也立即出现,两支规模几乎超过枫林海军一倍的舰队以绝对的优势准备将这几支枫林海军包围起来。 能做到以势压人,就绝不冒险,这是东吴海军一贯的风格。 尤其是这种类似诱饵的小股舰队,以最快的速度,猝然而发的毁灭性打击才是最佳的选择。 要不然拖得越久,就越容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相比起来之前几波试炼来说,从这一波开始,敌人的智慧明显提升了许多,不再是如同直来直往,只是单纯的进攻,而是拥有了各自的特色与性格,能够思考,如同真人的复刻。 大势一瞬碾压而出,眨眼就要将这几支枫林海军扑灭。 然而枫林海军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解决的,在甘宁看似轻松的管理,实则该训练的难度要多高就有多高,要求要多狠就有多狠的训练下,每一个枫林海兵都是绝对的精锐。 训练时多流汗,战争时就少流血,这是不变的真理。 反观这波进攻的东吴海军,和枫林海军或许还能说得上是同出一源。 毕竟作为东吴乃至三国最顶尖的水军将领,整个东吴的海军可以说尽皆出自于甘宁之手,无论东吴海军的精锐程度还是战斗方式,甘宁都熟悉无比。 哪怕这一场战争李儒并没有来支援,凭借甘宁自己,也能够短时间内借助自己对东吴海军的了解,抵挡住东吴海军的冲击。 不过既然李儒来了,甘宁便理所应当地将战争谋略放到了李儒的身上,并且将自己了解的所有东吴海军的信息都传达给了李儒,帮助李儒进行策略判断。 对于李儒而言,甘宁提供的信息也非常有用,至少在结合自己对东吴的了解后,此时的他已经想出了不下五种应对这场战争的战术。 每一种战术对于东吴海军来说都非常不美妙,作为三国乱不乱,李儒说了算的乱神,设计的战术自然要多残忍就有多残忍。 平时不出手,只是没有出手的必要,一旦出手便代表着乱象降临,降临于敌人的死亡之乱! 注视着双方首次试探性交战,李儒嘴角霎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旁边的甘宁则是瞬间打了一个冷颤,只觉得军师的笑容真特么可怕。 只见东吴海军就要以大势碾灭枫林海军的时候,情况骤变。 在枫林海军骚扰的战船上,除了最基本的驾驶人员,竟然全都是弓箭手,并且搭配着战船所能承受的极致数量重弩。 当东吴海军张嘴展露獠牙之时,来自枫林海军的深渊凝视也在热情的回应他们。 东吴第一二舰队的指挥者瞳孔骤地一缩,可是因为“稳”,想要直接大势碾灭对方,毕其功于一役,全部都压了上去,并且距离已经非常逼近,想要后退已经完全来不及。 指挥者猛地牙齿一咬,不过是一些弩箭弓手而已,在己方绝对的优势下完全不足为惧! 干脆立即下达命令,全军压上,扛着箭雨也要彻底碾灭对方。 刹那间,指挥者只是刚刚下定决心,密集的箭雨就瞬间从天而降,恍若坠落的瀑布,雄浑惊人。 夹杂其间的,还有大量粗大的弩箭,威力强大无比,在巨大的动能和锋锐的尖端推动下,足以轻易贯穿十公分厚的硬铁板,想要射穿船体,同样非常轻松。 若是作用在人体上,那威力更是无比恐怖,若是没有阻挡的情况下,直接射穿飞出去完全是家常便饭。 在这种程度的箭雨下,这两支东吴海军顿时遭受沉重的打击,不下五艘战船已经轰隆隆开始沉入海水,上面的兵卒要么抓住时机拼死转移到了其它战船上,要么就只有彻底葬身海洋。 在这种大型海战当中,一旦落水,就几乎相当于宣布死亡。 不说海水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危险,单是不断射入海中漏空的箭矢以及双方战船搅动的股股波涛,就足以将落水的兵卒埋进海水,窒息而亡。 箭雨依旧在持续,但正在肉眼可见的削弱。 射箭可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事,对身体尤其是双臂有着巨大的负荷,往往射出四五支箭就会手臂酸痛,超过十支箭就会疼痛难耐,超过二十支便不得不进行轮换休息。 以枫林海军每壶七支箭,差不多射完两壶就要轮换,若是强行射出第三壶,极限射击,反而性价比不高。 即便如此,等第一壶箭射完开始射第二壶的时候,高速射击的强大负荷就会瞬间爆发,从而极大削弱射击频率,这也就是箭雨削弱的根本原因。 枫林海军也并不是不想射完一轮就换下一轮,但实在是受限于骚扰舰队的战船数量,承载的兵卒也有限,如果不是第三轮负荷太大,射完就可以宣布退出这一场战争,恐怕骚扰舰队就不只是射两轮了。 箭雨在削弱,双方的距离也在迅速拉近,骚扰舰队的指挥者已经看见对面狰狞的表情。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