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我们所了解的修仙界和星球 (第1/1页)

“地玄境起步!” “正道大陆横长550万里,魔之大陆竖宽420万里,妖之大陆总径780万里。这是三块修炼大陆的大概大小。” “那么资源分配呢?我想资源应该是最重要的。” “是的,想必不用我说你们也可以猜到,正道大陆资源最多,占65%。妖道20%,蛮荒大陆15%,我们魔道只有5%的资源总量。” “你说的蛮荒大陆就是第四块修炼大陆吗?” “是第四块大陆,但不是修炼大陆。因为几乎没有修士在上面修炼,就算有极个别的修士,蛮荒大陆上也至少没有修士群体存在。” “那上面有什么呢?这块大陆又有多大呢” “我说过了,资源。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你甚至可以狭隘的理解为资源是最重要的。蛮荒大陆上面的资源占了资源总量的15%,是我们魔道资源总量的三倍。 与780万总径的妖陆资源总量相近,但蛮荒大陆却只有220万里横长,竖宽的也只有52.5万里到108.3万里。” “导师,你说的不对。” 忽然有一人插口道。 “哪里不对,你说。” “按照你说的资源总量,相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00%,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计算资源占比的时候,最大是100%。” 导师却说:“我从来没说过,修仙界的计算法是和凡界一样的。” 然后不再继续解释,继续说道:“我们现在已知的资源总量是150%,四块大陆占比105%,剩下的45%在四大洋中。当然,这只是我们所能探测到的范围所知道的。 修仙界的资源总量最起码在300%以上。” 随后又加了一句:“如果你硬要钻牛角尖的话,我们这颗星球的可使用总量在1000%以上。 但那些,已经不能称之为资源了,只能说是能源。是连目前最高的太虚境强者都无法轻易汲取使用的能源。” 说完再加了一句:“还有大概百分之九千到十万甚至更多的,是星球恒动力,也是不动源。是我们无法使用的,也是不能汲取的。” “如果强行汲取呢?” “会破坏星球平衡,所有植物都会死亡,所有河流都会干涸,不是蒸发,而是被星核吸收,补充恒动力。 所有有灵力的石头,哪怕只有一点,也会灵散,也是被星核强行吸收,补充恒动力。这是星球的自救。” “四大陆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四大洋是哪些呢?” “背洋,南洋,三中洋,还有溺水洋。” “那这四大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最大的是背洋,最小的应该是南洋,难以测量的是溺水洋。” 随即,立马解释道:“背洋是最大的静水洋,形成于星球撞击,也在我们星球的背面,所以名称背洋。 我们三道大陆的中间的三中洋,是最大的动水洋,由于在三块大陆中间,所以名叫三中洋。 至于南洋,是最大的混水洋,在南洋的极点附近是旋水域,在高端修士口中也叫旋水洋,在靠近旋水域的两个边线是冻水洋。 所以南洋的核心圈一半,是由两冻一旋组成,也是很危险的地方,没有灵鼎境的修为,很难保自身安全。” “那还有一大洋,溺水洋呢?” “溺水洋是最大的死水洋,和无固定区域的洋,溺水会随着时间的变化缓缓移动。移动到那里,那里就成为溺水域,溺水洋是溺水域最集中的地方。 在这个水域里,好像没有任何生物。 在这小片溺水如果和其他溺水相遇,就会成为更大范围的溺水,如同水滴相聚。” 接着说:“溺水洋也是最深的洋,其深无法测量,有说最深处接近星核,但是无法证实。 溺水洋是最危险的水域,没有之一。” “那你能告诉我,这些水域活动所需的基本修为吗?” “三中洋,活动修士的修为是灵丹境及以下,就是灵元境到灵丹境,部分区域需要混元境3到5层。 南洋活动修为为混元境5层到灵鼎境7层。 蛮荒大陆活动修为是灵鼎8层到地玄境巅峰。越过蛮荒大陆的南洋,活动所需修为是灵鼎境2层到地玄境3层。 入背洋需要灵鼎4层起步,到极南线需要灵鼎7层。 到南纬线,需要灵鼎巅峰,越过南纬线进入背洋正式水域,需要踏入地玄境,到半南纬线,也就是背部南半球的半线,需要地玄境巅峰。 越过这道线,必须修为进入天玄境界。 因为过了半南纬线天地灵力锐减,地玄境的修为,即使圆满境界,也不足以汲天地灵力以供己用了。接近了中纬线就需要天玄境中后期。” “再往后面呢?” “再往后面就暂不用讲了,因为你们很少有人能修炼到可以进入背部中位线的地步,中纬线,也叫中位线。一个是划分体面,一个是形容位面。” 又补充说道:“你们大部分人,将来修为大概都在混元到地玄左右,能到地玄中期后期,就是你们中的优秀者。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