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三问三答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没想到高太保此举,给了瞌睡的陛下,递上了枕头,真是时也,命也!” “陛下隐忍多年,积蓄实力后,上天又给了陛下如此好的一个机会,真是天赐良机,陛下不起势也不行啊!” 姚广孝喟然长叹道。 “朕也没想到机会来得如此之快,假如朕能顺利拿下冀州后,朕下一步又该如何?” 李义再次请教道。 “陛下一经拿下冀州后,当以趁胜之势,南以剿贼名义,并威胁镇西将军曹操共同出兵,快速取下兖州。” “北以拓跋仪和源贺两位降将为内应,迅速占领幽州首府蓟城,哪怕拓跋珪之孙元宏不在,陛下只要牢牢控制住了拓跋珪和拓跋焘父子,也与大势无关痛痒,如此幽州也会成为陛下的囊中之物!” “而陛下一旦连下三州,皇后的青州人马也会顺势而降,咱们这位野心勃勃的皇后娘娘,断然不会再起反叛之心!” 姚广孝一口气说出了他的谋划,听得李义神采飞扬。 虽然针对三州的方法比较笼统,但它指引了一个大的战略方向,在很多地方使他茅塞顿开,有种拨云见雾的感觉。 “不知那曹操有几子?若朕威胁曹操让其出兵,他不肯或者阳奉阴违该怎么办,又或者曹操之子以镇西大军哗变为由,反过来威胁朕不能动曹操又该如何?” 李义一问。 历史上的曹操共有25位儿子,他不知道大周的曹操有几个子嗣,按照这个异世界苛刻的“选人标准”来说,其后代绝不会多。 “镇西将军膝下有三子,分别是曹丕、曹植、曹彰,长子曹丕虽有城府和一定的智谋,但远没其父之魄力和谋略。” “次子曹植,虽才高八斗,可醉心于舞文弄墨,对于行军打仗一窍不通,也不足为虑。” “三子曹彰武艺过人,倒是一员虎将,但手中应该并无多大的兵权,本身也不是枭雄之辈,亦无虑也!” “至于曹操,贫僧观其在四镇将军中,他是最不会谋反之人,虽说陛下是在威胁他,但也可以许以重诺,让其归心,必要时,陛下甚至可以让他亲自率兵去打仗!” 姚广孝滔滔不绝,详细分析了李义所问的问题。 “大师,为何如此看好曹操?” 李义心中大为震撼,姚广孝对于曹操父子四人的性格把握得可谓入木三分,这完全符合历史上四人的性格特点。 特别是曹操,历史上的他早年一心想要匡扶汉室,晚年虽有篡汉之意,却到死也没有付诸实行。 “贫僧乃是个阴阳家,看人算命,只是贫僧的份内之事而已!” 李义以历史知识和后世的眼光,才能了解这些人物,而姚广孝却能以阴阳之术和独到的眼光就能看清他们的本质,妖僧不愧为妖僧! “其实幽州牧李冲是朕的人,想要拿下蓟城,实则易如反掌,朕也猜测元宏不在蓟城,应该藏在暗处,朕若强取幽州,朕会不会遭到幽州下面人的集体抵制?” 李义二问。 李义目前所在的京城距离蓟城很近,只有不到一百公里,他如果是拓跋珪的话,绝不会把孙子放在蓟城,因为这样太危险了。 “连李冲也是陛下的人,陛下就更无需担心元宏,陛下只要手中捏住拓跋珪和拓跋焘,再对幽州下面的人行以杀鸡儆猴和分化拉拢之策,贫僧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审时度势,幽州就会尽归陛下所有。” “话虽如此,但贫僧最担心的是幽州外面的大元帝国、清国、金国和辽国,他们看到幽州起了内乱,有可能会共同出兵来犯我大周!” 姚广孝把他的忧虑说了出来。 “大元帝国、清国、金国和辽国?不知大师知不知道他们四国各自的实力如何,会有多少军队?” 李义悚然一惊道。 他从穿越到现在,一直在研究大周境内的各方势力,却忽略了大周周边还有几个不怀好意的邻国。 要是忙着拿下幽州,而疏忽外面四国的威胁,恐会吃下大亏。 “四国中,大元帝国的实力无疑是最强的,他们的皇帝成吉思汗,乃是一代天骄,比之我大周四征将军有过之而无不及,手下猛将如云,下面有怯薛军、探马赤军、新附军、蒙古军等强大军种,举国上下有上百万军队,好在大元帝国的主力,都屯兵在并州以北之地,征北军府是他们最大的威胁,在幽州如看不到可乘之机,应该不会轻易出兵。” “清国努尔哈赤,亦是皇帝之中翘楚,手下有八旗军、健锐营、火器营等特殊军种,全国约莫有八九十万人马。” “至于金国,其皇帝完颜旻也是一代雄主,其下面的铁浮屠、拐子马、忠孝军等,都是战力非常强大的特殊军种,其举国之力,恐也有七八十万大军。” “最后一个辽国,它的皇帝耶律亿虽没有元、清、金三国皇帝那么出类拔萃,却也是一个明主,他下面有皮室军、铁林军、炮手军等强大的部队,全国也有五六十万大军。”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