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到达银城 (第1/2页)

女人对思念不舍的情绪表达的总是更明显一点。 次日天刚蒙蒙亮,老张家人就起来了,,默默的收着东西,打扫院子。 院墙边光秃秃的树枝上,挂起了冰晶,人呼吸说话都会哈出白雾。 入目透露着一股凄美的悲凉。 日光渐渐洒落大地,折射着冰晶星光闪闪。 王氏和黎氏收拾好了东西,三个小包袱,上面各放了一双新鞋。 这时,黎氏才去叫醒了几个孩子。 早上的饭吃的有些沉默,张景玦和张景畅都知道是为什么,但是没有戳破,他们也都希望小甜宝儿可以无忧无虑。 饭后,黎氏牵着小甜宝儿,李氏牵着张景畅,小甜宝儿牵着张景玦,后面还跟着几个大老爷们,一起往戚府去了。 出发前,张老三还神神秘秘的给了张景畅一个什么东西,众人也没有看清。 戚府门口,踏雪套着马车站在那里,王恒站在马车旁边,樊竹坐在车檐上。 看见小甜宝儿过来,也只是抬起眼看了一眼。 “樊老,我们家这三个孩子就交给你了,还有这个,这个送你,我们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这个就当是给您的谢礼了,您千万不要嫌弃。” 这是早上李氏想了半天才决定拿出来的,也是当初小甜宝儿带回来的那株火云芝。 布包包裹着,樊竹也没有打开看是 什么,就先好好的放起来了。 恰巧皇甫烨也出来了,四个小萝卜头站在他面前,他也下来站好。 目光如炬般开口说道:“他们几人都是我的徒儿,我定当竭尽全力,请你们放心。” 说完朝李氏和黎氏身后的其他老张家人拱拳弯腰。 这一刻,他真的像是一个师父了。 小甜宝儿见皇甫烨独自一人背着包袱,好奇问道:“哥哥,张三叔叔和王伯伯不与我们一起吧。” 皇甫烨点点头,开口道:“他们不去。” 说完便踩着马镫上车去了。 李氏当然也不可能心安理得的接受樊竹这么大礼。 立马上前扶住樊竹,道:“樊老,你们要多保重。” 交谈完,才让几个孩子上车。 从外面看不觉得,刚上车,小甜宝儿便发现,里面堆了许多东西。 迷茫的看着窝在角落的皇甫烨,他身上还背着刚刚的小包袱。 紧跟着上来的樊竹,也不知是愤怒还是不好意思,大声的说了句,看什么看,还不坐好。 把外面的人都吓了一跳,李氏还以为是自己礼送的不够重。 好在黎氏拍了拍她的手,低声说道:“樊老不是那种人。” 看着马车就越走越远,几人才回去。 皇甫烨处事低调,来了快一年了也没有吃过几次门,所以在十里村中,大多对皇甫烨的印象都不是特别深。 直到他们离开有两天了,许多村民没看到小甜宝儿,才向老张家打听起来。 不过老张家也没多说,直说小甜宝儿拜了个师傅,跟着师傅一起云游去了。 … … 这边王恒就比较可怜了,樊竹是他家大祭司,也不肯定听他的,剩下还有四个孩子,也不可能驾车。 剩下的便只有他,顶着寒风,那双治病救人的手,只能牵着缰绳。 好在连着赶了一周的马车之后,已经完全脱离了梧县的范畴,也不用担心会碰到讴昱。 所以樊竹便也不再急着要赶路了,能住在客栈的便在客栈歇下。 尽管如此,四个孩子一路来也瘦了许多,尤其是皇甫烨,好不容易养出来的一点肉,又瘦了回去,面色也难看的多。 又过了半月,马车才慢慢的进入了银城。 银城乃是临海之城,空气之中都弥漫着咸咸的味道。 街市上也没有梧氏那般干净,可能是刚下过雨,地面湿滑,鱼腥味随处可闻。 但王恒知道,这里是通往蓬莱的必经之路,当时他第一次出来的时候,也是在这银城。 “樊老,可能得在这边住一段时间了,航海渔船,每月十五才会出发,今日才初五。 原来不知不觉中他们出来已经快一月了,马上就要过年了。 樊竹摸了一下胡子,拿出酒葫芦喝了一口,淡淡开口道“那这月船还走嘛?” 语气中还带着点期盼,明显的不愿意船走。 也是后来小甜宝儿几人才知道,车上那么大一堆,竟然大多都是樊竹准备的酒。 哪知王恒点了点头,“走,这些渔民就是在甲板上讨生活的,不管什么节日都在船上过!” 王恒是没有感受到樊竹的失落,他就是觉得离家几十年还能回去,很高兴,但同时也有点近乡情怯。 “唉,罢了,找个客栈先住下吧。” “得嘞。” 在客栈洗漱完的王恒真的是黑了好几个度,不过也看起来更壮实了些。 小孩子们就坐不住了,这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即使有些不好闻。 小甜宝儿提出想出去转转。 樊竹跟他们在一起一路了,还是挺放心的,况且张景玦的武功,一个大人五个平凡人不是问题。 索性便同意了。 除了樊竹知道皇甫烨的真名,在外面皇甫烨沿用的还是戚景云这个名字。 海边卖海货的多,各种形状的鱼,还有七彩的贝壳,让小甜宝儿喜不胜收。 可能是走的太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