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4章 第1879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若让金珏自己来做的话,在建国初年到时候,金珏只需要将韩信彭越这样的有功之臣,从原来的封地上转封到另外一个对他们彼此都更为有利的封地之内。

就比如边境地区。

而不是像汉光武帝刘秀那般,将他们全都圈养在内陆地区,给他们田地和财富,让那些个开国的功臣,一个个全都变成了地方上的大世家。

东汉时期,屡屡与皇帝争夺皇权的外戚,除了马援的后代之后,窦姓和粱姓全都是出自东汉初年,曾经占据过河西四郡之地的窦融和梁宽的后代。

针对这个许诺,金珏允许陈明自己和他的岳父可以各派一支不超过十人的小队跟着刘山的部下,也就是奉金珏的命令到南中地区以南以及以西地区,查探现在居住在那里的本地势力,以及那里现在的经济发展等情况的先头斥候部队,为金珏在南方开创属于他的王国所需要的地盘提前开路。

先头斥候部队查探回来的结果,并不全都是好消息。

因为第一次未能够真正深入到更远的地方,因此,到返程前他们查探到的地方,都未能够查到有国家的存在,这一点,其实,金珏是再有预料的。

这个消息当然对金珏和陈明以及他岳父而言,都是好消息,两个方向上都没有国家的存在,就说明了以后,他们朝着这两个方向上发展各自势力的时候,遇到的阻力相对就要小一些。

毕竟,一个国家,和分散在各地的大大小小的部落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而且,以金珏的智商,能力以及跨越几千年前的知识,他深知,对付那些盘踞在地方上大大小小的部落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是,却无需一个一个全都将之铲除掉,分化,拉拢,才是最为正确的一种做法。

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南中地区,吴懿奉金珏的命令,将南中都督的治所迁到叶渝泽,以叶渝县为其新的治所。

如此一来,也就避免了孟达这个新任的朱提郡太守与南中都督要在同一个治所里相处的尴尬局面。

在同一个治所里,上面有还几个自己的顶头上司,对于任何一个地方官而言,都是极为难受的一件事情,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州治所里更为常见一些。

过往的益州刺史部,尤其是刘焉将州治从雒县迁到了成都城之后,益州牧的治所,蜀郡太守的治所,成都县的治所全都设立在了成都城内,因此,每一任的成都县的县令都非常的不好干,光是想一想就能够想到,成都县的县令头上就有十几个正管着他的顶头上司。

金珏从刘璋手中夺取了益州刺史部之后,便第一次试着打破了这种局面。

从一开始,金珏就从来就进入过成都城半步,在接受了刘璋的投降之后,他便立即率军返回了他之前一直驻跸所在地——新都城,并且,真得下令,以后,便以新都城为益州刺史部新的,同时,也是暂时的州治所在地。

为何又是临时的呢?

因为,在金珏的心目中,益州境内三蜀之地就算是再如何繁华,也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汉中郡。因此,从那个时候起,金珏就已经在心中决定,待到益州中部的局势基本上稳定下来之后,他便立即将州牧的驻地第一次迁到汉中郡去。

而蜀郡太守的治所,却被放在了雒县。

金珏这么做,并不是他对成都城有任何的意见,他只是再用这种方法,尽快地消除掉刘焉和刘璋父子遗留在成都城里的影响力。

同时,为了以后与新天子交接益州刺史部方便,不出现什么意外,那么,像成都城这样一个在这个时空里,在这个时代如同庞然大物一般的超级大城市,是最容易出现意外,被人利用的。

后来,据杨沛派人排查整个成都城内实际人口总数所得到的结果,着实吓了金珏的一大跳,不算后来被金珏逐步遣散的成都城原有的近八万守军,光是常住的普通百姓就援军超过了三十万。

当然,这个数字若是与汉灵帝末年,还没有发生过黄巾之乱之前的洛阳城,南阳宛城,以及冀州魏郡的邺城相比,肯定是差了很多,但是,别忘了,金珏接手益州的时候,已经是建安三年了,那个时候,已经盛极一时的洛阳城早就被董卓一把火几乎烧成了鬼城,宛城也在接连遇到黄巾军之乱和袁术这个二世祖的祸祸之后,彻底衰败了。

就算是现在的邺城,在袁绍这个河北霸主的掌控之下,甚至还没有达到二十万人的规模。

因此,金珏等到刘璋彻底离开益州刺史部之后,他便用土地将成都城内定居的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