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杨广回京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苏威事件爆发的时候,文帝杨坚已经有了危机感。

因为这事牵扯到了太子杨勇,便牵动了各方的利益,晋王府,蜀王府都在暗中出了力。文帝杨坚也顺水推舟,把‘小事化大’,最终扩大成了‘卢恺党朋案’。致使一百多名重臣士人因为这件事而获罪。

孰是孰非文帝杨坚心里非常有数,却依然坚持把事情扩大,利用这件事削弱了山东士人的实力,把吏部的控制权收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以来,各朝各代官吏选拔都遵循以门阀取人原则,这对于门阀士族实力雄厚的山东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吏部大权也掌握在山东人卢恺、苏威、陆彦师等人的手里,他们执掌这吏部,统辖选举职权,任人唯亲,所选择举荐的官员大部分也都是山东籍贯的。无形中便壮大了太子杨勇的势力,使得朝廷的权利长期掌握在山东门阀士族的手里。

门阀世族最讲究长幼有序,门第高低。

晋王杨广若想把太子杨勇拉下马,必须削弱门阀的实力。

文帝杨坚若想实施“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从门阀世族手里分权的选举方法,削弱门阀世族对自己皇权的威胁也必须把选拔官吏的权利收到自己的手里。

如此一来苏威等人便成了牺牲品,一场小纠纷演化成了朋党案。

太子杨勇和文帝杨坚之间的争斗,最受益的是晋王杨广,利用朋党案,他成功地把杨素推上了左仆射的位置,在军政要职上安插了自己的眼线。

晋王杨广将要返回长安城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大隋的朝廷又开始动荡起来,党派纷争不断。

晋王杨广返回京城之前,心里已经明白他跟太子杨勇的斗争将要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这次他没有藏拙,将建康城地宫里的那群从未见过光的人带了一半回京,几万的嗜血精兵护卫,骁果铁骑开道,一路刀剑出鞘,但有敢来骚扰之人不论好坏,直接射杀。

为了阻止晋王杨广进京,太子杨勇也是费尽了心思,他放下架子摒弃前嫌派人主动去联络蜀王,汉王和秦孝王。

不想这几个兄弟早就听说他买通杀手想要刺杀自己的消息,没有一个人给他回应。

死士很多,却抵不过在战场上舔过血的那帮悍将,晋王杨广进京的步伐没有人能阻止。

三天之后,文帝杨坚下诏命上百朝中重臣恭候在长安城门前,以国之重礼迎接晋王杨广。

接到这个命令,右仆射高颖不顾自身的安危,向皇宫飞驰而去。

皇帝的心跟九重宫阙一样深不可测。

平日里只需通传一声便可觐见的文帝杨坚此时却没了回音。

镇守宫门的太监进去通报,结果一去不复返。

高颖岁数不小了,在门口站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两腿开始打颤,心里开始怀疑自己被文帝杨坚嫌弃了。

他往大门方向张望了一遍又一遍,高大庄严的宫门紧闭着,没有一丝开启的迹象。

“陛下若是真的不待见我,也应该派人知会一声啊!”高颖心里有了怨言。

“高大人在这里晒太阳呢?”

宫门吱呀一声打开,太监总管王德顺走了出来,看到高颖两腿战战的模样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王总管------”高颖客气地打了声招呼。

“高大人客气了-----”王德顺屈身行礼,却只字不问高颖为何而来。

王德顺可以不问,高颖却不能不提。

“王总管能否帮下官通禀一声,下官有要事面奏。”

王德顺面露难色道:“高大人,实话跟你说吧,现在陛下正在永安宫陪皇后娘娘,你要真有军国要事汇报的话,杂家倒可以帮你通传一声,若是谎报军情的话,上面怪罪下来,你这个吃饭家伙保不住不说,杂家也要跟着受株连。”

“下官真的有要事面奏,虽然不是军情却也十万火急。”高颖急躁道。

王德顺看了看高颖,心里不想帮他通报,却又怕误事,他沉吟片刻道:“高大人且在这里稍等,杂家这就去帮你通禀,至于皇上见不见你就不是杂家所能掌控的了。”

“有劳公公,下官在此恭候。”高颖放下架子对着王德顺行了个礼。

王德顺转身去了永安宫,此时文帝杨坚已经离开永安宫回了御书房。

独孤皇后见王德顺过来找人,疑惑地问道:“今天这种日子高颖不去城门去迎接晋王归朝,跑皇宫来做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