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二十五卷:手相 (第1/1页)

成都离贵州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在如今这个年代,我们坐火车换客车,一直坐了两天多的时间才抵达贵州的核心地区,贵阳。 贵州这个地方,本身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是不受历代政权所重视的。 地区多山少地,其中地理态势极其复杂,十万茫茫的大山盘踞于整个省,交通不便,又没有大的水路,即便是想发展建设,都很难。 因此,贵州这片地方的发展相比于其他省,往往会慢一些。 90年代的贵阳城建很乱,毕竟目前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沿海,对内地的投入并不多。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前几年改革开放的铺垫,手上有了钱,国家在90年代开始,才开始大力投入到基建铁路当中。 这个年代并没有一趟直达贵阳的火车,川黔铁路要在1991年末才彻底通车。 因此,我们在下了火车之后,又一路坐着颠簸的客车,这才在六月初抵达贵阳城。 除了市中心之外,市外围绝大部分都是那种农村老房子,跟农村差不多。 这日清晨,我跟着李烟姐姐便随着一群进城卖菜的菜农进城了。 在一番打听之下,这才知道当地政治机构所在的位置。 也不晓得为什么,1991年贵阳这边雨下的十分之勤,我们早上才进城,一场大雨冷不丁的就下了起来。 “哗哗哗哗!” 街上的人有的打伞,有的快速奔跑,也有的懒得管,本着下雨又不是下刀子的心态,仍旧在大雨之中闲庭信步走着。 “我日,这个雨太大咯。” 我站在屋檐下,注视着自屋檐不断哗啦哗啦流下来的雨水,不由得叹了一声。 雨十分的大,不大一会儿,就开始淌了起来,就跟决堤的堤坝一样。 眼下我心里只是单纯感叹,但也就在一个月之后,还有一场特大洪涝等着贵阳这一片地区。 “米线好了,快来吃。” 不多时,便听见饭馆之内的李烟姐姐喊了我一声。 贵阳这一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当地的米线了。 等吃完,我见雨小了一些,我们便又朝着当地政府所在地而去。 就这么在贵阳城里一边走一边打听,总算来到了一片楼之前,我见门前有一个党标,想来省政府办公厅就是这里了。 门前有两个卫兵,见我穿着一身绿色干部服,顿时行军礼道:“你好。” 我掏出证件,随后说道:“我找孙省委。” “这边来。” 在卫兵的带领之下,我便进了省政府办公厅的后客厅当中。 这边端着茶杯喝了没几口,便见一个穿着黑西裤,白衬衣,干部夹克的中年笑着走了过来。 此人大概四十多岁左右,身形属于比较胖的那种类型,戴着一副眼镜,整个人看着就给人一种官态。 再看后边的一众官员都不敢超过此人,显然就是那个省委孙云了。 我是有些惊讶的,四十多岁就能走上省委这个位置,那绝对是有点厉害的。 “之前上边给我讲,就说辅助我们贵州官场做事的高人十分年轻,实在想不到这么年轻有为啊,朗院,你好,我是孙云。” 眼见此人如此热情,我也是赶忙起身握手。 “孙省委你都是我父亲辈的人了,不论职务怎样,咱们都是为人民服务,你都是我前辈,叫我九心就行,叫朗院就太见外了。” 我这话说的不卑不亢,毕竟是前辈,如果真的让别人喊朗院,有些不合适,但同时,也要表达出我尊敬你,是因为年龄岁数,并不是因为你本身。 在职位面前,我怎么也是京官,你即便是贵州省委,顶多也只是一个地区官。 虽然我他妈的也没见过世面,省委这么大的官我也是第一次见,内心也是有些激动。 但我很清楚,在强者面前,自己一定也要强,才能得到尊重。 因为强者只会认同强者,毕竟我平时就是这样的心态。 强者不可能认同弱者,即便认同弱者,那么很可能是因为社会需要。 这话说完之后,孙云笑着点了点头:“朗院你实在是太客气了,如今贵州这边的基建建设也开展的如火如荼,明年贵阳到遵义的铁路也要完工了,这往后的几年,估计少不了九心你帮忙呢。” “对呀,以后少不了跟孙叔打交道,我身边年纪大的朋友也不少,估计孙叔又是我一个忘年交啊。” “哈哈,那是那是,也怪上边,你来了上边也不打个招呼,这会儿一桌像样的酒席都没有,张庆啊。” “孙县委您说。” 不多时,人群中,便走出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身段挺高,模样很漂亮,在这个年代也不流行瓜子脸,此人大眼睛,脸白皙圆润,特别像春晚那个主持人刘晓庆。 “去贵阳大饭店备一桌席,给九心接风洗尘。” “好,我这就去。” 我也是细细打量着此人,这个叫张庆的女人应该是孙云的秘书,单单从面相上来看,此人混的不错,属于女强人那一类的。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