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大将军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前有数位大臣表明态度,接着领军将军、骁骑将军,以及中书省的王明山、尚书省的诸葛诞等人先后开口了,纷纷劝说秦亮。堂上的场面看起来,好像秦亮很勉强似的。 不过尚书右仆射夏侯玄,一直没有吭声。当然还有一些人的沉默不见得是不满,可能只是不想掺和,比如光禄勋郑冲。 秦亮早先就对夏侯玄有些不满,此人也多次在危险的边缘来回横跳,但又没到让人必须痛下杀手的程度! 像之前李丰许允要推举夏侯玄为大将军时,夏侯玄却事先不知情;这次王凌薨,曹芳也召见过夏侯玄,他劝阻曹芳的理由是无法成功,但终究未与曹芳一起搞事。毕竟夏侯玄的名声挺大,结交甚广,若无充分的理由、杀他的副作用多半不小。 秦亮从余光里观察了一下夏侯玄等人,他们只是没有多嘴,亦未反对。 “秦将军就不要推辞了。”这时跪坐在前边的高柔,也转头说了一声。 于是秦亮????????????????向上位拱手道:“臣感殿下、陛下信任,以及诸同僚抬爱,不敢再抗命。” 垂帘后面的声音道:“上次廷议已有结果,秦将军正当接受诏令,颁诏。” 中书省写的诏书显然提前交上去了,大长秋的谒者令张欢带着人、捧匣子趋步至台阶下方。秦亮也从位置上起身,向过道走去。 堂上立刻安静下来,众目睽睽之下,秦亮的步履不急不慢、谨慎地向中间走去。此时他正面对着东边,眼睛感觉到明晃晃的,才意识到太阳早已升到了高处。 东堂的采光非常好,正门有十道敞开的大门,两侧的木窗也非常宽敞,朝堂里一片明净。阳光洒在秦亮青色的官袍上,蓝色更加明显了。 张欢展开帛书念道:“诏秦亮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仍录尚书事。制曰,可。” 秦亮弯腰,双手接过了帛书。秦亮感受着它细腻的触感,一瞬间心头竟是百感交集! 或因竹简为主要载体带来的习惯,很多书面的内容写得都比较简洁。诏书只有短短两句话,布帛也轻飘飘的,但秦亮明白、这玩意证示的是魏国这个时期的最大权力! 大权终究有烫手的一面,但秦亮还是没忍住激动的情绪。 千百年来,读书识字的人谁不知道做权臣很危险?但前赴后继的人,依然不计其数,人们面对诱惑,又有几人能忍住!不得意忘形的人,已经属于心性极好了。反而像曹爽那样一朝大权在握、便各种放纵,才是正常现象。 秦亮拿着帛书,向台阶上揖拜道:“臣奉诏谢恩,臣定当兢兢业业做好本分,不敢有丝毫懈怠,更不敢有负殿下、陛下之重任。” 郭太后的声音道:“善,朝有卿等肱股之臣拱卫社稷,国家方能安宁。” 秦亮弯腰面对北边,等了一会,却未听到皇帝的表态。 如果皇帝此时要给秦亮“如萧何故事”的殊荣,他肯定会立刻笑纳。在古代权|威社会格局中,这种增加威仪的东西是有用的。 然而曹芳似乎没想主动给予殊荣,那秦亮也便没必要逼迫他了。毕竟没有具体实际的作用,犯不着把事情做得太难看。 秦亮拜过上位,便转过身面对诸寮,立刻感觉到了无数人的瞩目。秦亮环视四下,用锐利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果见许多人的神色也随之微微一变! 不过作为大权在握的权臣,秦亮的年纪确实稍显年轻;景初年末他虚岁十八,此时是正始九年春,他实岁只有二十六岁多。 片刻之后,秦亮收起了威慑的目光,向众官执礼道:“惟愿诸位同僚,与我同心协力辅佐朝廷,外御敌寇,内修德政,以使朝政清明,国富民强。” 方才朝堂上鸦雀无声的气氛、渐渐缓了过来,文武百官纷纷还礼道:“遵大将军之言!” 饶是今日秦亮准备得比较充分,但事情的过程亦有惊险,好在大体上顺利完成了。 大朝没有再议别的事,郭????????????????太后、皇帝随后接受了众官谢恩,便先后离席。秦亮在前后簇拥之下,没一会也离开了东堂。 ……宗正秦朗跟着大将军走东殿门、出得太极殿。不过今天秦亮身边有很多人,秦朗没机会与他过多谈论,于是离宫返回宗正府。 秦朗的妹妹金乡公主派人来邀请,他遂又去了何府。 偶尔秦朗设家宴,金乡公主也会来赴宴,但除此之外她很少出门拜访亲朋好友,秦朗也不以为意。 等秦朗到来,先是见礼寒暄。金乡公主随即问道:“仲明受命为大将军了?” 兄长毫不犹豫地点头道:“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时辰已快到中午,朝会也过了许久,所以秦朗看起来已很镇定。但何府的人是刚刚确认消息,不仅金乡公主的眼睛瞪大了两分,何骏与卢氏也马上转头看过来,脸上出现了吃惊的表情。 其实他们都不该惊讶,几天前秦朗就来传话,询问过金乡公主、对秦仲明要做大将军的态度;还让金乡公主派人去邺城,请教沛王、燕王等宗室的意见。所以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