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阴魂不散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当天下午,中书监王明山就得到消息、遂去了廷尉府一趟,接着回大将军府。 公渊正好也在府中,遂与四弟一起去邸阁见王凌。 阿父王凌听到王明山的叙述,应了一声,便拿起勺子、大口吃起了端上来的粥饭。阿父虽没有笑,却在吃粥的时候一副惬意享受的样子,显然听到消息之后、心情已变得非常好,整个人都放松随意了很多。 热气腾腾的一碗粥下肚,王凌掏出了手绢、轻轻揩了一下额头上的汗腻。他这才问道:“你们要不要来一碗,柏氏煮了一锅。” 两兄弟都摇头婉拒,大概只有牙不好的人、才喜欢喝粥。 公渊看了一眼后面无人的帷幔,不动声色地说道:“柏夫人对我们家心怀怨恨,阿父不必让她常在身侧。” 王凌看了公渊一眼,淡然道:“汝放心,我还是识人的。”他稍作停顿又解释道,“那马夫李勇,我只是平时没注意到此人。” 其实公渊并不会质疑阿父的话。王凌确实曾辨别、并提拔了不少人才,譬如即将赴任荆州刺史的王基,以前受辟为王凌的别驾、就得到了重用;另外王凌起初也对秦仲明十分信任看重,显然秦仲明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公渊想到这里,不禁道:“李勇已经逃出洛阳,天远地阔,半个月后就被抓住了,仲明是怎么找到此人的?” 王明山道:“先前去廷尉府,没来得及细问此事。” 提起仲明,王凌遂道:“先前汝等太紧张了。仲明显然不会借机做什么事,他就不是那种人,他也不会相信、李勇受我们指使。若是王家真有那般心思,当初为何要让仲明守武库?” 秦仲明位居大将军之下,在洛阳的权势比不上王凌,但要是学习司马懿兵変的方式,秦仲明反而更有优势。因为他的府邸离武库最近。秦仲明可不是曹爽,别人想从他家门口去夺武库,没那么容易。 公渊与王明山听到这里,先后点头称是。 不过之前王家出现了刺客,紧张的人可不止“汝等”,王凌自己也坐立不安。那事太过突然,而且就发生在王家宅邸,真的有点说不清楚。 王凌思索了一会,又摇了一下头道:“仲明不会胡来,李勇这事别担心了。” 公渊道:“上次仲明为邓艾请功,想让邓艾做冀州刺史不成,心里大概不太高兴;然而,当时我与他当面商量过,最后也同意让邓艾做凉州刺史,此事不是什么大问题。”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姜维与司马师干的事,就是想嫁祸给我们王家!用的是离间毒计。司马家的人真是阴魂不散。” 王凌道:“司马懿与曹爽是开了个坏头,不过我们与秦仲明是亲戚,没那么严重。”他说到这里,不禁叹了口气。 公渊觉得阿父叹气,是因为刚才四弟提到了王飞枭。 阿父之前应该更看重二弟的能耐,哪怕公渊才是嫡长子。二弟王飞枭的相貌甚至性格,确实最像阿父;公渊与三弟王金虎都一脸胡子,只有王飞枭长着一张与阿父类似的圆脸、且胡须不多。而且王飞枭有多年带兵的经验。 不过二弟有个问题,在洛阳没什么声望,加上他去年又在东关之役中大败,更不受世人的认可。 公渊附和道:“荆豫、关中等地都是我们的人,二弟还在都督扬州。仲明的根基不甚牢固,还是要靠王家才能维持局面。” 王明山道:“仲明遇刺之后,只是派人抓捕刺客,抓住了人立刻送到廷尉府。他似乎还是看重亲戚关系的。” 这时阿父又叹了口气,沉吟道:“我还活着的时候,应该不会出什么事。等我走了,你们不能像曹爽一样,弄得所有人都不满。如果实在接不住大将军府,最好推举仲明为大将军,仲明这个人、总比外人可靠。” 阿父王凌年纪大了,不过想问题还算清醒。王凌的根基、声望、资历有那么深,秦仲明应该不可能造王凌的反。 王凌说罢专程向公渊看了过来,目光在公渊的脸上停留了一会,似有些许愧意。 公渊心里却不怪阿父。 因为阿父也曾尝试过为后人铺路,七十几了还带兵攻打江陵,便是这个目的,结果战役变成那样、谁没办法。但当时如果战果不同,公渊觉得、将来二弟反而更有接任大将军的可能。 公渊拱手道:“阿父身体硬朗,定会高寿。” 父子三人谈论了一会,公渊、王明山向王凌道别,这时公渊提起:“明日仆去卫将军府一趟,与仲明谈谈刺客李勇的事。” 王凌只是点头回应。 之前秦仲明在王家宅邸出事,前去卫将军府的人是王凌与王金虎,公渊并未同往。公渊有一阵子没去和仲明见面了,此时形势变好,他正想去走动走动。 次日一早,王公渊准备出行,妻子诸葛淑又想与他一起去。 王公渊里正琢磨事情,没多想就答应了。诸葛淑与王令君相处得很好,而且有妇人在一起、也更容易产生家庭的感觉,见面变成亲戚家人聚会、不是什么坏事。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