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猜忌之人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昨天中军到洛阳,毋丘俭等一行人被随军押送回来,直接就进了廷尉监牢。 与那些被游街示众的人相比,毋丘俭倒没有受到如此对待。进了监牢后,廷尉陈本也异常小心,没有多问毋丘俭什么话;而且包括廷尉府属官在内的各种人等、也不能轻易靠近毋丘俭。 但毋丘俭肯定是死罪、而且要诛三族,无论是谁也没办法改变。 幽州起兵,必须要给毋丘俭定一个谋反罪,否则就相当于承认毋丘俭勤王的名义,这是当政者万万不能接受的结果!谋反罪,按照律法就是诛三族。除非修改朝廷律法条文,不然结局就是注定的。 毋丘俭独自呆在一间简陋的牢房里,空气里弥漫着臭味。不过他并不怎么在意眼前的环境,心中时常所想、大多是战场上人马奔腾的光景。毕竟所有的一切,关键还是决战失利的延续。 他有时候也会想,在部将弓守背叛之后、大概就应该挥剑自裁的。活到现在已没有了作用。 就在这时,廷尉陈本忽然出现在监牢门口。这么快就要给他定罪了吗? 随着“哗啦”一声铁链声,狱卒把牢门给打开了。陈本身边还站着个身材单薄、面白无须的男子,毋丘俭很快看出来,此人是个宦官。 廷尉陈本神色异样地打量了一番毋丘俭,转头对宦官道:“张公公,他就是毋丘俭。”宦官点头道:“有劳陈廷尉。” 宦官走进监牢,其他人便回避了。他转头看了一眼牢门,踱了几步,这才开口道:“我乃大长秋的谒者令张欢。” 毋丘俭抬了一下手镣,点头简单地回应道:“幸会。” 张欢沉声问道:“去年底毋丘将军在邺城见过密使,信使是谁的人?” 在清河河口见到秦亮时,秦亮与他总共没说几句话,其间也问过这个问题。毋丘俭遂答道:“我没见过什么密使。” 张欢皱眉看着他:“毋丘将军已落到了廷尉手里,何不痛快招供?省得多吃些苦头。” 毋丘俭道:“既然尔等已经想好了回答,何不自己写好了供状,让我按印画押?”他示意手上的铁镣,“我还能拒绝吗?” 张欢沉默了一会,说道:“敬酒不吃吃罚酒!我们总有法子得到真相。” 毋丘俭忽然问道:“大长秋的谒者令,汝是皇太后的人,还是皇后的人?” 张欢只是淡然地回答道:“我是宫里的人。”说了等于没说,宦官是宫里的、还会是哪里的人? 宦官张欢说完正要离开,却又回头道:“殿下何曾招惹过毋丘将军,汝在檄文里污蔑殿下清誉,那样做不过分吗?” 毋丘俭寻思,当时为了成功起兵、哪里顾得上那么多?而且在扬州起兵的时候、郭太后出现在扬州,不知道她为什么站到了王凌那边,毋丘俭只是进行推测罢了。 他看着宦官点头道:“汝是太后的人。” 张欢盯着毋丘俭道:“汝死得不冤阿。”说罢转身走了。 毋丘俭“嗤”地从舌尖发出一声轻蔑的冷笑,心道:若非战场上没打赢,轮得到你们这些阉人从中玩弄权术?铁蹄一过,直接砍了! 然而想要那个问题答案的,显然不止宫廷里的人。大概到了下午,又有人过来问话。若非中途狱卒送了一次饭、毋丘俭都不好判断时辰,这地方连一点阳光也看不到,大概是属于关押重犯的地方。 这次来的是中书监王明山。毋丘俭虽成了阶下囚,但朝中的人、仍然认可他曾为封疆大吏的地位,中书监也亲自来了……不过若非重要人物,也不容易见到毋丘俭。王明山还有个身份,便是大将军王凌的儿子。 中书监王明山问了同样的问题。 毋丘俭不厌其烦地答道:“我没见过密使。” 王明山果然也对这个回答相当不满,冷冷说道:“去年汝回京述职,身边必定有随行之人,我们会对你的亲信一个个拷打,必能问出实情!” 毋丘俭听到这里,心中忽然生出一股怒火:“那尔等为何还要问我?” “哼!”王明山发出一个声音,一甩袍袖,阔步走出了牢门。 毋丘俭更是怒不可遏,冲到木栏栅旁边,对着王明山的背影大骂道:“不就是想对付陛下?尔等既胆大妄为、欲以臣谋君,还须找什么理由,奸贼!” 王明山是个文人、据说擅长书法,但这会也回骂道:“该死的叛贼!” 毋丘俭还想骂王明山,但王明山走得很快,身影没一会就消失在远处的楼梯口。毋丘俭遂颓然地坐回了墙边。 一种懊恼与沮丧袭上心头,种种迹象表明,权臣对皇帝的猜忌心正在加重。明帝之子的皇位,如今已是岌岌可危。毋丘俭干的事,显然没起到任何作用,只是白忙活了一场,还搭上了举族性命! 如今毋丘俭仅存的慰藉,便是长子毋丘甸、以及孙子逃走了。毋丘俭至今没听到他们被抓获的消息,极可能已经成功逃出魏国!至少还没绝后。 当时毋丘俭在邺城南边、确实见过密使。派遣密使的人,便是在洛阳做官的长子毋丘甸。 毋丘甸受人之托、秘密与毋丘俭联络,因此也很早就了解了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