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崔氏州平 兵指匈奴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出了大营之后,皇甫坚寿直接朝离石城而去,不一会儿,就到了城外。看着面前那高不过两丈多的土墙城墙,皇甫坚寿不禁叹了口气。也难为这崔州平了,这西河郡地小民少,更兼贫穷,他在这里两年时间能拉起一支万人军队当真是不容易啊。

径直来到城门口,崔州平已经安排了人在城门口守候,皇甫坚寿一到便有人直接将他领到太守府了。太守府外,一个看上去大概在二十六七岁的青年男子身着官服正站在太守府门口等候。

皇甫坚寿抬眼望去,那青年生的是浓眉大眼,仪表堂堂,身上一股汉朝文士刚直不阿的风骨。那青年正是崔钧崔州平,像他这么年前的士子原本没有大功劳是当不了太守的,即便他家世渊博也不行,只不过这西河乃是边郡,又靠近南匈奴驻地,其他人不愿前来,他正好与父亲闹别扭,所以不顾阻拦来到这里任太守。

原本他是想做出一番成绩出来,自己满腹经纶不想白白浪费,可到了西河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有些想当然了。这里地处边境,靠近胡人地盘,加上汉帝国日益衰落,对胡人的威慑日渐减少,现如今这边境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盗匪丛生,郡中豪族多与匪众、胡人相勾结,而普通百姓的日子就难过了。以至于百姓逃散着众多,而且之前几任太守都被匪徒给杀了,崔钧心中知道这里边的猫腻,可他也没办法,只能设计分散他们,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然后招募流民,组织了一支大约在万人的军队,使得西河郡有了一支较为强大的官方力量,得以维持一方安定。

现在皇甫坚寿做为他名义上的上官到这里了,原本他应该出城相迎的,可他身上的那股有汉一代名士的臭脾气作怪了,看之前杨秋带兵前来,对城池不管不顾的,使得城里人心惶惶,所以他才写了封信给皇甫坚寿,故意刁难他一下,看看他有没有这个胆子。

让他没想到的是皇甫坚寿竟然敢独自一人前来,这份胆量却是让他佩服不已。皇甫坚寿见崔钧在门口盯着自己一动不动,明显是走神了,不禁失笑“怎么,崔太守不请我进去坐坐?”这是崔钧才反应过来,连忙给皇甫坚寿行了一礼“刺史大人好胆量,请入府内一叙。”

皇甫坚寿笑笑,当先走了进去,随后崔钧一众人相继进入。来到正厅之中,崔钧再给皇甫坚寿施了一礼“使君好胆魄,钧佩服,得罪之处,在下在此向使君谢罪,这是西河郡的户籍文册,请使君过目。”

皇甫坚寿接过文书,大致看了看“先生能将这残破的西河治理成现如今这模样,也真是难为你了。先生有公卿刺史之才,困守这残破之地,实在是屈才了。待此战过后,我欲以先生为从事一职,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崔钧面色平淡地一辑“敢不从命。”

随后,两人商谈良久,最后,皇甫坚寿让崔钧暂时继续屯兵西河,封锁住南匈奴及白波贼东进的道路,必要的时候,可以屯兵黄河一线,沿河布防。等自己大军拿下河套的五原、云中等地,随后一起兵发南匈奴王庭:美稷,合围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和投靠他的杨奉等人。

在离石修整两日之后,皇甫坚寿命徐晃率五千步卒去取上郡,那儿现在比西河还不如,官员尽皆逃散,完全成了无政府的地方,有徐晃率兵前去,想必很快就能平定下来。接着让庞德和牵招二人率五千精骑取五原、云中一地,杨秋领兵五千前去取朔方郡。其余成宜、满宠、李典等人随自己领着剩下的五千步卒沿黄河而进,屯在上郡与西河交界处,坐等其余各路大军的消息。

三月初五,前方探子传回消息,河套数郡及上郡皆已被拿下,现在各路大军正在赶往上郡郡治夏阳城集结。上郡沿黄河南北狭长分布,向东渡过黄河就是西河,向西则是南匈奴聚居地,南侧是北地及河东等地,北侧则是朔方、云中等地,乃是四战之地,地广人稀,水土不丰。全郡下辖十县,登记在册的共五千余户,三万人口。就连逃难的流民都不大愿意来此,因为这里实在是太乱了,搞不好就丢了性命。

大约十日后,众军齐聚夏阳,这期间,皇甫坚寿命留在蒲子的马腾部移师北上,而西河的崔钧一万大军也被调到夏阳城驻防。对于崔钧部的战力,皇甫坚寿不敢抱希望,毕竟他擅长的是理政而不是军事,不过好歹他也通晓兵法,带出来的部队守住夏阳城,防止乱兵进入并州及河东内地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而如今,除去崔钧所部的一万大军外,皇甫坚寿手里的主要作战部队大约是两万五千人,本来他还想采取步步为营的方法逐步蚕食南匈奴的兵力,可现在看来,粮草已经支撑不了太久了,只能提前发动攻势,只是这样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