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大宋铁骑兵临城下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这些大越国子民生活在边境,之前就对大宋比他们好上几倍的生活充满了羡慕,如今归于大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十分乐意,很有期盼的。 在这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偷渡逃到大宋,在大宋嫁人或者打工挣钱,所以都知道大宋生活远比大越国要好。 现在有了名正言顺归属大宋,成为大宋子民,享受幸福生活的好机会,又怎么会拒绝? 百姓思想很简单,谁对他好他就拥戴谁,至于谁当皇帝,反正不是他,他当然拥戴对他们好的皇帝。 而大越国的皇帝比起大宋国的皇帝那差远了,至少大宋国的皇帝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能善待他们,交战的时候甚至没有对他们动刀兵。 这样的王师如果不顺从,不去过好日子,岂不是要后悔吗? 吴敏的一系列安抚举措跟皇帝之前的构思是有些不一样的,因为皇帝赵桓当初的构思是整体搬迁,将所有的村民都搬到内地,再把内地的百姓搬到边境来。 但是经过吴敏实地调查之后,他发现这个措施实行起来难度比较大。 主要是大越国的条件太艰苦,只怕没有人愿意来。在大宋日子多好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肯定的。 让过惯了好日子的人跑到条件差很多的大越国,那难度可想而知,还不如让大越国的人到大宋去打工挣钱,并且鼓励他们搬迁。 至于大越国将来人口和发展,只要大越国的生活好过了,日子跟大宋内陆差不多了,自然就会有人愿意来了。 而且还可以通过其他地方移民,比如从大和国等地征农夫过来耕种,扎根大越国等方式来解决。 吴敏来不及禀报皇帝他的想法,便直接先付诸实施了,毕竟这个不算违背圣旨。 他的安抚举措推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效果明显,皇帝赵桓的旨意下来了,高度赞扬了吴敏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对他因地制宜的处理搬迁事宜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嘉奖了吴敏。 通农州愿意去挣钱的年轻女子大都应招去当英雄母亲了,还有一部分去女子农垦兵团从事土豆、红薯、玉米种植,都能挣大钱。 而年轻男子则去开荒种地,或者报名远赴重洋到菲律宾,南洋去开垦海外疆土,到那些地方去挣的钱更多。 大宋的邮政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在海外挣的钱也能够顺利的寄回国土。 能把挣到的钱寄回家便是巨大的号召力,让那些还在犹豫观望的人家迅速作出决定,更多的年轻子女都出去挣钱去了。 …… 时间倒回到二月初。 太傅阮公平率军前去增援通农州。 大军前进到半路,就得知大宋军队已经夺取了通农州,他焦急之下,仍然下令急行军赶赴通农州。 来到通农州,迎头便遇到了张俊严阵以待的大军。 阮公平这才发现他的判断有多么可笑,他以为打进大越国来的不过是边境那些新兵蛋子,没有经过沙场的,肯定在战场上一触即溃。 却没想到打头阵的是久经沙场的华北战区的二万精兵,又是由张俊和戚芳这两位大将率领,打前锋的就是戚方。 而随后的四万虽然的确是南边的新兵营的新兵蛋子,但这些新兵作战能力丝毫不差,根本不存在一触即溃的问题,反倒是敢杀敢冲。 而且,这些人熟悉丛林,擅长丛林作战,由此一来,老兵带新兵,新兵又熟悉丛林作战,使得这一仗很快便出现了一边倒。 更何况,太傅阮公平的二万大军原本就兵力明显处于劣势,张俊戚方的六万大军三倍于大越军,开始包抄。 太傅阮公平也算是老狐狸,见事不妙立刻下令撤兵。 兵败如山倒,二万大越军队大败溃散,张俊率兵追击。 幸亏皇帝有圣旨,禁止他们超出时间表攻打其他城池,所以张俊戚方只率军追到了通农州边境便收兵回去了。 这一仗太傅阮公平折损了三千多人,更有数千人受伤,丢失了粮草辎重无数。 消息传到了大越国京城昇龙。 李阳焕生性好色,又恰好是刚刚成年,对男女那事更是贪得无厌,每天都要来上好几次。 消息传来时,他又在感圣夫人身上折腾,正紧要关头,大总管阮鸿慌慌张张跑进来,禀报说道: “不好了陛下,出大事了。太傅阮公平战败,宋军占领了通农州!” 李阳焕家老二这次彻底歇菜。 这之后差不多有一年时间根本就起不来,当然这是后来才知道的。 他直接吓瘫在了感圣夫人的肚皮上,还是感圣夫人用力把他推开的,否则会把她给压死。 感圣夫人这才把头探出帷帐之外,冲着外面吼道:“你个蠢货,不知道等一会儿再禀报吗?” 阮鸿艰难的吞了口唾沫,说道:“事情紧急,老奴不敢不说呀。因为还有一节更紧急的事情……” 没等他说完,感圣夫人已经吼道:“滚,滚出去,等会再说!” 李阳焕这会喘过气来了,他知道阮鸿没有特别紧要的事,绝不可能在这种时候来打扰自己。 刚才那消息虽然劲爆,但还不至于让他立刻知道,肯定有比这个消息更坏的,而且更紧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