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擂鼓战金山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皇帝为何让杨再兴带人埋伏在金山等着抓这三人呢?杨再兴自己也说不明白。 他们并不知道,这是皇帝赵桓对历史上的这段遗憾的一个审慎的处置办法。 其实,关于金山龙王庙金兀术侥幸逃脱这件事,史书记载各不相同。 对这件事的真实性,一直有不少史学文献持怀疑态度。据考证,金山叫浮山,唐朝有着名的诗句说浮山“树影中流,钟声两岸”,就是说,从诗句可知它是在江中的,并不在长江的南岸。 即便金军被堵在运河,金兀术也不可能到长江江心的金山上去观察地形。 同时,史料记载的金兀术当时穿红袍玉带曾摔下马,又爬上马头逃走,这与史实不符。 因为金朝高官身穿金色衣袍,是在大定、明昌期间才出现的,是后来学着宋朝的官袍制度,而在建炎的时候,金朝官员还没有穿红袍的规矩。 何况,两军交战,更不会穿宽阔衣袍,扎着玉带去指挥作战,因此,推测这一段文字是写宋史文献的人发挥想象胡编出来的。 凡此种种,总之,对这段史料记载的真实性有相当的人持怀疑的态度。 赵桓当然知道这段史料,他也查看过若干关于这段史料的不同记载,他也是偏向于认为这件事记载可能不那么靠谱,金兀术即便要登上金山眺望,不会只带三五个随从只身犯险,所以,即便有这件事,也很可能只是寻常的金军侦查兵。 但这件事是宁可信其有的,否则错过就会后悔莫及。 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派杨再兴带一百特战队悄悄来到金山附近埋伏,果然活捉了逃走的三个金军,询问之后果然不是金兀术,便交还给了韩世忠。 金兀术眼见韩世忠大军堵住了运河河道,并封锁了长江,这之前金军在长江就吃个大亏,但这次他们好歹有几十艘船,因此决定发动强攻。 双方在水面上激战,但是金军在水上作战,远远不如他们在马背上,而现在宋军的水军又比真实历史上的要厉害得多,战舰更是强大,都是特别打造专门用于水战的。 因此金兀术的战船被击沉了十多艘,很多兵士坠入江中,有的淹死有的被射死,少数侥幸逃脱,金兀术根本冲不出运河河面,无法到达长江,当然也就无法渡江。 眼看损失惨重,金兀术知道一旦被堵死在运河道,那么他们迟早会步去年金军的后尘。 金兀术亲自站在船头指挥作战,并让他的女婿龙虎大王冲在最前面,金军见龙虎大王一马当先,所有人都奋不顾身拼命冲杀。终于冲出了运河河口。 可是长江水面上,韩臣忠的水军早已组成一道道封锁堵死了北去的路。 金兀术见他手下将士已经现出疲态,强攻导致折损惨重,才勉强冲出了运河河口,可是接下来要击败北岸宋军渡江,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毕竟他们只有几十艘船,而十万多万人马要想靠这几十艘船,那得要好几天时间才能渡江完毕,而且在宋军不干扰的情况下,现在宋军已经封锁了长江,在北岸和江面上到处都是宋军。 但是,金兀术知道,趁着兵士还有些锐气,如果不趁机夺取江北桥头堡,那就无法保证军队顺利渡江。 因此他拼死都要先把长江北岸一块地盘抢过来并守住,同时以此为桥头堡加紧渡江,才能逃脱生天,否则会困死在长江以南。 所以,金兀术再次让女婿龙虎大王率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对岸一块地。 龙虎大王发疯了一般亲自驾船冲向宋军,跳到宋军船头厮杀,他十分骁勇,连杀数人。 宋军抵挡不住,纷纷后退。 在旗舰船头负责督战的韩世忠见状,吩咐驾船靠近,随即他手持两把金锏跳上船头,与龙湖大王两人捉对厮杀。 韩世忠原本就身材高大魁梧,武艺超群,龙武大王也不示弱,两人打得难解难分。 更多的金军悍不畏死的冒着雨箭冲上宋军的船头,双方激战在了一起。 韩世忠的小妾梁氏梁红玉见状,亲自冲上前旗舰的鼓楼,推开击鼓兵士,抓起鼓槌,奋力击鼓助威。 振奋人心的击鼓声远远传出,正在厮杀的韩世忠已经现出疲态,听到这鼓声,扭头望去,却是他的爱妃梁红玉正奋力击鼓。 顿时精神大振,越战越勇。 而龙虎大王原本是马背上的英雄,在晃动的水面船头脚下漂浮。韩世忠看准对方一个破绽,一金锏砸在龙虎大王的腿上。 龙虎大王摔在地上,还要顽抗,被韩世忠又一锏砸在肩膀上,肩骨碎裂,惨叫声中,再也无力抵抗。把宋军兵士冲上去绑了。 接着,韩世忠高举金锏大喝一声道:“儿郎们,是男人的跟我上!” 说着,挥舞双锏冲向金军。手中金锏上下翻飞,直砸得金军兵士死的死,逃的逃,横七竖八躺满一地。 他身中多箭,好在身穿铠甲,只是皮肉伤,每次中箭,都用手折断箭杆继续冲杀,犹如神兵天降。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