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不按历史轨迹出牌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就在长江上阻击金军,以避免金军杀过长江,将长江以南也搅个天翻地覆,那对百姓,对整个大宋的脸面都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侵害。 因为在这之前,金军基本上只在长江,被长江锁住,最多也就打到江南,没有远远的一直杀到湖南地界。 金军深入长江以南,会对百姓的心理防线造成摧毁式的打击。 毕竟现在连大和和东南诸国都认为长江以南大宋固若金汤,如果被金军打穿,对心理防线显然是致命的。 虽然赵桓打算尝试一下不按历史轨迹出牌,但是他的规矩不能改变,——他可以自己改变决定,但绝对不是臣子请他改变。 所以赵桓摆了摆手,对李纲赵鼎说道:“朕早就说过,军事方面朕要乾纲独断,两位不必多言,遵照执行就是。” 李纲急声道:“可是陛下。” 赵桓眉毛一挑,冷眼看着李纲:“如果你觉得朕的决定你无法执行,你尽管说,朕换一个人。” 李纲顿时脸色大变,随即恭敬地作了个揖说道:“臣遵旨!” 赵桓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你要不听我的,你就让路,我找听话的来,李纲还是很珍惜为国效力的这份荣耀的。 赵桓一直以来对他都格外的尊重,屡屡委以重任,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觉得他似乎可以在赵桓面前多说上几句,甚至左右皇帝的决策。 现在才知道,至少在军事方面,任何人的话赵桓都不会听进去的,而时至今日,也无数次的证明皇帝赵桓的乾纲独断是非常英明的,做出来的所有决定都是正确的,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这一次难道不应该也是这样吗?这是李纲最终选择退让的原因。 赵鼎原本就不敢跟赵桓硬杠,硬是李纲拉着他来的。 所以两人只能告退。 到了外面赵鼎对李纲说道:“李大人,皇帝这次的决策不会有问题吧,现在整个大宋可都乱了,知道坚壁清野之后,湖北、湖南、江西的民众都开始举家逃难,地里的庄稼全都荒废了。” 李纲叹了口气说道:“你有办法让皇帝改变主意吗?至少我没这个本事。” 赵鼎眼珠一转,说道:“我倒有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有效?” “说来听听。” “咱们两个劝说皇帝,皇帝未必会听,但是如果让后军都统制,江淮战区韩世忠和名将岳飞联名上书,请求正面迎敌。 他们两个可是皇帝最仰仗的大将军,如果他们显示出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未必就不能够说服皇帝。” 李纲心头一动,其实刚才他已经看出赵桓多少是有犹豫的,如果这时候有人再添上一把柴火,未必不能够说服皇帝改变主意正面迎敌,而不是把金军放到长江以南去。 赵鼎的这个提议让李刚连连称是。 当下两人联名写了一封紧急公文,分别送给岳飞和韩世忠,提出他们的看法,并请两位大帅紧急禀报陛下,请求正面迎敌,而不是把敌人放到长江以南。 面对金军的大举入侵,韩世忠和岳飞都十分着急,因为皇帝下的圣旨是让他们龟缩在镇守的五十个城池之中,不许出战,除非敌军强行攻城,否则便放他们过去。 韩世忠和岳飞心目中,这简直就是懦弱。 要知道他们俩手中各自拥有军队十五万,加起来兵力达到三十万,而此番南进的金军东路和中路加起来的兵力也不过才十五万,再加上西路军完颜娄室的十万军队,总人数也不过二十万。 但完颜娄室依旧是老套路,进攻川陕,距离华东华北和京湖江淮,远在万里之外,无法合并一处。 所以他们要面对的只不过是十五万兵力的东路和中路军而已,他们兵力达到了二比五,完全可以正面抗衡。 在经历了此前的无数次胜利之后,两人对金军的战斗力开始不那么重视了。 两人已经在准备给皇帝上书,请求允许他们正面迎敌,阻止金军进攻。 而现在他们又收到了李纲和赵鼎这两位朝中顶尖的一文一武的两位大臣的来信,表达了相同的意思,这一下两人算是找到了同盟军。 有宰相和枢密使在后面,也有相同的想法,使得他们进一步有了胆气。 于是两人都分别上奏者,请求赵桓准许他们正面迎敌,并随奏者送上了军令状,如果战败,愿意军法从事。 两个战区的紧急公文以最快的速度,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赵桓的案头。 赵桓看过之后,摸着下巴反复琢磨,要不要用这个机会来试错看?不遵循历史轨迹会出现什么样情况。 思索再三之后,赵桓决定给岳飞、韩世忠一个机会,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改变历史会出现什么后果的测试机会。 于是赵桓批示同意两位制置使的请战决定,由两人自行安排防布,迎击金军。 两人接到赵桓的同意他们自主迎击金军的批文之后,大喜过望,立刻安排迎敌。 批文送走之后,赵桓接着看奏折,可是却还是静不下心来,心情烦躁,索性扔了奏折,对朱皇后说道:“你们俩看吧,我去看看我儿子去,小润,你陪我。” 黄小润忙答应,陪着皇帝赵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