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闷声发大财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整个地球东西向分为三百六十度,每一度又分六十份,每一份为一海里,而每隔十五度会相差一个小时,如果有精准的时钟,就能确定经度。 但是这个时代用来计时的只有沙漏或者水漏,这在摇摇晃晃的海上没办法使用,也不准确。 赵桓下一步准备制作钟表,必须是航海可用的发条驱动的,而不能是钟摆,因为颠簸的航海钟摆的座钟是没办法准确使用的。 制作精密钟表赵桓只知道原理,要制作出来,就靠工匠的水平了,肯定需要时间,好在这一次他们只需要确定一个方向。 大致航海时间他已经知道了,从日本出发往美洲大概需要四个多月,这是十八世纪航海家用帆船航行这条航线用的时间。 回程因为要经过赤道,跨度更远,所以大概需要的时间是六七个月。 赵桓没有按照麦哲伦他们横跨太平洋的那条航线,因为那航线是绕过南美洲南边,走的南太平洋,有一条相对复杂的航线。 对于这些第一次出远门的水手来说难度太大,还不如老老实实顺着赤道暖流直接就漂回大陆了。 有了六分仪就能保证船只不会偏离航线,顺着洋流就能飘回家,这是最稳妥的。 赵桓现在手里的六分仪已经经过了他的校准,大致准确了。 赵桓是以开封为基准进行校准的,当然这个不是很准确,但是现在时间仓促,赵桓又只需要一个大致的纬度,不需要太精准,因此他没有做精确的校准。 他现在校准加了六分仪是用的开封的纬度,因为开封刚好在北纬三十五度,只要在这观测北极星,得到三十五度夹角就校准了 赵桓之所以知道开封的纬度,是因为高中他地理学的不错,也很关注一些地理有趣的知识。 他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神奇的北纬三十五度,说北纬三十五度圈有很多神奇的事,比如降水量、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水稻小麦种植的分界线等等。 他记得高中地理的时候,知道北纬三十五度这么多的神奇现象,他也就留意这条纬度跨越的城市,其中就有郑州和开封,他们基本上在一条纬度线上。 所以赵桓就以皇宫为坐标进行北极星观测,从而校准六分仪三十五度角确定下来,这样测量其他的位置,基本上估算值是不会偏差太远。 下一步赵桓要校准六分仪的精确纬度的时候,他准备使用北回归线,因为北回归线是太阳能够在北半球直射的最北的一条线,过了这条线,太阳就没办法直射地面。 所以太阳直射总是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是由于地球自转是一个倾斜的角度造成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地球才有一年四季的交替。 而北回归线的准确的数值二十三度二十六分十点五,这个数值赵桓学高中地理已经背下来了。 而北回归线恰好经过广州,那里有一个北回归线的标志塔,赵桓曾经去参观过,知道具体的方位。 下一步赵桓会派工匠到这个位置去校准六分仪,一旦六分仪校准固定下来,照此生产的六分仪就能精准的进行纬度观测了。 赵桓吩咐几个人赐坐,随后说道:“后面朕要告诉你们的知识,你们要发誓不许外传,朕丑话说在前头。 朕后面说的知识,如果有一句话传到外面去,让朕知道了,你们四个人全部处斩,不管是谁泄露的。” 四个人心头都是一凛,赶紧跪在地上磕头,指天发誓,绝不外传。 赵桓要告诉他们的是领先一千年的地理知识,而这个时代掌握了地理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财富。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这些殖民者之所以能建立日不落帝国,称霸世界,在最初的第一桶金就是靠探索世界得来的,为此付出了无数人生命的代价。 而一旦探索成功,他们从美洲等地获取的巨额财富,才使得他们拥有了高速发展科技的可能,并拥有了称霸世界的本钱。 所以这些知识如果流传出去,被其他国家掌握了,那么就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给大宋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在探索之初,西方列强也是把探索结果秘而不宣,闷声发大财的,没有谁会大张旗鼓的把探测的结果四处宣扬。 当然像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运回了一船一船地金银的时候,他们是一点都掩饰不了喜悦的,公开敞开着运回来,让众人羡慕,也就招来了英国等殖民者的垂涎,于是引发了战争。 所以闷声发大财才是上上策,这也是赵桓为什么要他们发毒誓的原因。 除了发毒誓之外,赵桓会采取一系列严格控制支持外传的手段。 比如地球是圆的,这个现在再正常不过的地理知识,在宋朝并没有普及,虽然也有学者提出了地球是圆的之类的论述,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没有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观点,更没有像西方那样付诸实施去航海验证。 而这个非常关键,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