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紧盯价格波动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李若水歪着脑袋想了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市场交换需要多少货币,我们就发行多少,要满足市场的需要,以这个为度。” 李若水阴沉着脸说道:“那依官家所见,市场上需要多少纸币才能够满足需要呢?” 赵桓一挑大拇指,说道:“你问出了一个灵魂拷问,这个问题目前据朕所知,是无解的。 人类的智慧还想不出一个准确的办法来预测市场上到底需要多少纸币发行量才不多不少刚好够市场的需要。 因为市场千千变万化,而市场交易纷繁复杂,方方面面都可能会用到钱币。 钱币的量有时会火山喷发一样暴增,有时又会像涓涓细流一样减缓。货币市场瞬息万变,要想测量一段时期市场的货币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李若水又道:“那又该怎么办?” “虽然我们不能够事先预测货币发行多少才够市场需要,但是我们可以从事后的观察来进行调解。” “事后观察?怎么观察?” “价格,我们只要紧盯着价格的波动,观察它的上涨下降就能知道。 正如你刚才所说,大量发行纸币,纸币的面值就会贬值,表现在价格上,物价就会上涨。 以前一千文的纸币,现在只能当五文来使用,为什么?就像你说的,因为纸币发行太多了,所以只要价格上涨了,我们就反对纸币发行。 于是我们就可以收回纸币销毁,这样纸币的规模就会减少,价格就会回落。 纸币跟其他货物一样,物以稀为贵。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的。” 李若水眼睛一亮,说道:“对啊,监控价格!陛下真是太聪明了,居然能想到这样的办法,臣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原来这么简单,真是圣明不过陛下。” 李若水起身恭恭敬敬的作了个揖。 这一次他是发自内心的赞叹,他觉得无解的问题在赵桓的这里却轻易的找到了解决办法。 赵桓微笑说道:“不过在发行货币之初,我们并不知道纸币发行之后价格会怎么样,所以还是需要有一个发行量的。 朕也很担心纸币发行太多, 因此朕提出了个一比四的比例来进行发行。 当初真宗皇帝发行交子,就是大致按照金属钱币准备金和纸币一比四的比例发行的。 当时在川蜀发行的纸币总量是一百二十五万贯。扩大到全国二十四路,需要的货币总量大致就是三千万贯。 你觉得这个数值怎么样?” 李若水一时有些发懵,干笑说道:“臣不懂钱币性质,所以也不知道合不合适? 但既然川蜀已经实行了那么多年,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吧。” 赵开摇头说道:“不合理。” “为什么?” “因为川蜀在发行交子的同时,并没有禁止铁钱铜钱的使用,包括金银的使用,而事实上在川蜀做大额交易的时候,依旧实行金银,也有大量的铁钱和铜钱在直接使用交易,而不使用交子。 所以交子只是占据了市场交易的一部分,并没有完全取代作为主流货币,当时只是对市场做了一个补充,市场上真正流行的货币量其实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朕举一个例子就能证明,咱们算出的三千万贯这个数字实际上远远少于市场上需要流通的货币量。” “怎么换算?” “我们每年的财政收入。朕问过户部,咱们大宋一年的财政收入大概是六千万贯。 而六千万贯已经是先前我们估计的三千万贯的两倍了,而财政收入只是货币以纳税表现出来的数量,大量的交易流通货币并不在其中。 因此六千万贯跟市场上流通的铜钱相比绝对少了很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流通需要的。” 李若水顿时把脸阴了下来,说道:“官家,臣以为,发行六千万贯纸币都很可能会失控,如果官家还要增加,万万不可,臣冒死也不敢坐视陛下如此祸国殃民。” 说着李若水起身撩衣袍跪在地上咚咚磕头,摆出了一副死谏的架势。 赵桓简直哭笑不得,对方居然拿出祸国殃民来扣到自己头上,自己跟他费心解释半天,却换来这样一个评价。 赵桓努力不生气,说道: “在纸币推行之后,朕就会下旨禁止金银铜铁等金属货币的流通,市面上只能流通纸币。 当然,朕会给一个过渡期,比如十月一日。从那时起,金属货币禁止使用,不许再流通。 金银铜钱只能作为准备金,以及用于对外贸易。 毕竟其他国家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接受我们的纸币,依旧只接受金银铜钱。 我们把东西卖给他们也同样换取的是金银铜钱。” 说到这,赵桓瞧着李若水:“货币还能用于战斗,叫做货币战,威力不亚于军队,你知道吗?” 李若水摇头。 他现在对于皇帝理财的本事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皇帝的高招一招接着一招,而且很多都是听都没听过的。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