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黄金本位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说到这,赵桓扫了一眼几个人,这才接着说道: “咱们同时要通过《大宋日报》等媒介的宣传,朝廷要及时满足百姓用纸币兑换铜钱的要求。这样就能化解市场的恐慌,让恶意挤兑慢下来,最终停止。 在纸币发现的早期,由于市场缺乏对纸币的信心,肯定会造成大量的挤兑,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地准备。 一方面要足量准备铜钱,应付挤兑,同时,朝廷官吏要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感,肩负起稳定货币的重任。 要说服家人、亲戚朋友,相信朝廷这次稳定币值的决心,带头持有纸币,不挤兑。 这样,经过几波兑换潮之后,市场对纸币的信心就会建立起来。” 随后,赵桓扫视了一眼李纲等人,说道: “朕的意见也只是一家之言,诸位可以畅所欲言,对于如何发行纸币,搞好财政,说实话朕也是个门外汉。 因此才广开言路,听听大家的意见,最终群策群力,形成一个大多数人赞同的政策来,才能推行天下,才能阻力最小,而效果最大。” 赵桓对赵开接着说道:“你接着往下说。” 赵开道:“接下来,应该成立一家朝廷的钱庄,专门负责发放新的纸币和国债。 纸币的发放可以优先从朝廷的俸禄、赏赐以及朝廷的各项支出开始,下旨市场上只能流通纸币,拒绝接受纸币者严惩,要配套相应的刑罚手段,以保证货币的推广。 同时通过纳税、进贡、交易等各种途径汇集到朝廷的铜币不再进入流通,集中到国库,最终禁止铜币在市场上的流通,以避免持有纸币的人大量兑换铜币造成挤兑。 只要不允许铜币的流通,挤兑就会很大程度受限,但是用纸币兑换铜币必须确保随时进行,这就需要朝廷的钱庄来专门负责。 纸币的发放和纸币兑换铜币的业务要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比如说用铜币在朝廷银庄置换纸币不收手续费,但是用纸币来置换铜币要收一定的手续费。 再加上禁止铜币在市场上的流通,就会大幅降低持有纸币者挤兑铜币的现象。 在全国的每一路的治所,至少要有一家朝廷的钱庄来进行纸币发放和兑现工作,使百姓能够放心随时兑现到铜币。 要制定出严格的规章,严格控制纸币的发放数量,这数量应该控制在一比四,也就是说朝廷手里有一文钱,就可以发放四文钱的纸币,这样才能保证纸币的不贬值。 如果朝廷持有的铜币只有一枚,却发放了十枚,二十枚甚至一百枚纸币,那纸币就会大幅贬值,百姓就会抛弃纸币,转而通过各种途径持有金银铜币来保值,那么货币体系就彻底崩溃了。 蔡京滥发纸币导致严重贬值的前车之鉴,必须要严格防范。” 赵桓点头问道:“你觉得朝廷的钱庄要不要吸纳存款和发放贷款呢?” 赵开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坚决不能这么做,这是有前车之鉴的。王安石变法中朝廷的青苗法其实也就是一种变相的发放贷款,可是后来成了鱼肉百姓的工具,强行摊派,不按照规矩来。 但凡只要官府跟盈利挂在一起,那么鱼肉百姓的事就不可避免。 虽然发放纸币兑换铜币也会涉及到利益,但相对而言空间要小一些,而且要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 朝廷的钱庄只负责发行纸币的发放和兑换,以及国债的发放和到期的兑换,其他的业务一律不开展,尤其是涉及到赚钱的业务,绝对不允许。 要采取强烈的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来防止朝廷钱庄盈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货币发放的规范和有效。” 赵鼎想了想,插话道:“那这么多铜币集中在朝廷,不拿去用,岂不可惜了?” 赵开笑笑说:“赵相公的这话就对纸币的发行还不是特别了解,纸币按照一比四的比例发放。 假如朝廷有一千万贯铜币在手,就可以发放四千万贯面值的纸币,也就是说朝廷的钱就会翻了四倍。 这四倍的钱可以用来干很多事,不仅发放俸禄,支付军费,还可以用来修桥铺路,修建水利,开办学校,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投资生产,开矿,赈灾救济等等。 岂不比那一千万贯铜币投入市场要多的多吗?这些铜币必须存放在朝廷,不能挪用,这是稳定市场的定海神针,否则辛苦构建起来的货币市场最终必然崩溃。 交子之所以最终崩溃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铜钱用于兑现。 百姓要兑换铜币的时候没有铜钱用于兑换,当发行纸币太多之后,一旦要全部兑换,朝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铜钱。” 赵华非常赞赏的瞧了瞧赵开,这个人的经济头脑果然了得,对纸币发行的诸多问题看得很清楚很通透,他始终抓住了纸币保值最根本的问题——足量准备金。 其实,在现代社会,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各个国家的货币都是跟黄金挂钩的,是黄金本位。 也就是说拿着纸币到银行要求兑换黄金的话,银行不能拒绝,要换出等额的黄金。 在十九世纪欧洲,银行业蓬勃发展,当时便有一位大贵族对银行提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