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皇帝题词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赵桓坐着步辇前呼后拥回宫,李清照跟在他身边。 赵桓问道:“李卿,今天的朝会,想好该怎么在《大宋日报》里报道了吗?” 李清照兴奋地点点头: “想好了,只是今日朝会要写的内容太多了,臣担心一期怎么都刊登不完这么多内容。” “每日的报纸准备刊登几个版面?” “一份报纸对折,正反两面都印,共四个版面。” 赵桓微笑道:四个版面的确太少,至少八个版面,不行就十二个版面,放在一起作为一期发行。” 李清照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这个臣咋没想到呢?还是陛下主意高。” “可以搞些固定的版面,分分类,总结经验。对了,创刊号这一期正式发行的时间定下来了吗?” “定了,今天晚上三更之前定稿,然后排版印刷,争取在天亮前将大宋日报送上开封街头。 但是,其他州县就没办法这么快送到了,估计要到几天以后才能送到,偏远地区州县就更久了。” 赵桓点头:“很不错,万事开头难,慢慢积累经验,有什么问题尽管来禀报朕,朕想办法解决。” 李清照赶紧又说道:“现在就有三件事请陛下定夺。” “哦,哪三件事?” “既然是创刊,臣想请陛下和太上皇题词,以示祝贺。” 赵桓点头说道:“这个可以,朕等会就替你写,并且叫人去请太上皇也题个词,最好再画一幅画,一并刊印。” “多谢陛下。” 赵桓瞧着李清照,忽然问道:“你作为《大宋日报》总编,对朕要发行新币这件事怎么看?” 李清照微微一愣,为什么皇帝要刻意强调一下自己的职务,这是在暗示什么吗? 她冰雪聪明,立即就醒悟过来了,立即道: “臣身为《大宋日报》总编,自己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将陛下的想法和决定准确地通过日报刊登出来,昭告天下。 假如臣有不同看法,应该私下向陛下禀报臣的想法,但绝不能在日报的文章里表现出来。 日报是陛下的报纸,是朝廷的报纸,刊登的文章必须准确全面地体现陛下的思想。” 赵桓很满意地点点头:“你能想明白这一点,朕很欣慰,朕没有看错人。” 顿了顿,又问道:“那你个人对发行纸币这件事怎么想?没关系,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李清照回答: “纸币之所以百年之前在民间自发出现,就是因为铁钱或者铜钱不能满足百姓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纸币肯定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而且,在收归朝廷发行之后数十年里,因为总量控制很好,并没有造成后来的大贬值,没有成了掠夺百姓财富的工具。 所以臣以为,发行纸币如果能严格控制发行量,是能够发挥其作用,而避免成为鱼肉百姓的工具的。对百姓一定是一件好事。” 赵桓笑了: “你回答得很好,的确如此,纸币的发行不仅利民,更利国。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以后你就会知道,在发展经济这条路上,通过纸币上能玩出很多花样来,能使咱们大宋的经济走上快车道!” 李清照拱手道:“陛下英明神武,高屋建瓴,定能领导大宋走上国富民强之路。” 赵桓大笑。 一路来到福宁殿,朱皇后和黄小润两人正在这里书房批阅奏折。 见到皇帝回来,两人赶紧上前迎接。 赵桓吩咐笔墨伺候。 邵成章拿来纸笔,在龙案上摆好,然后拿过松烟墨开始在砚台里研磨。 磨好了墨,赵桓御提笔在手,题词: “朝廷喉舌,抗金号角,重整山河,大宋万岁。” 见到赵桓这题词,几个女子都惊呆了。 万岁这个词历来都是皇帝特有的,可是皇帝却在创刊大宋日报上用了大宋万岁,这适不适合?众人都心里打鼓。 李清照小心翼翼对赵桓说道: “陛下,最后这句大宋万岁,能否改成大宋长存?” 赵桓摆了摆手: “不,就用‘大宋万岁’,——我大宋臣民称呼朕为万岁,朕也要称呼为大宋臣民为万岁。 朕就是要告诉黎明百姓,大宋既是朕的,也是天下臣民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要号召全国百姓都起来保家卫国,共同抗击金朝的侵略。” 李清照顿时听的热血沸腾,挥了挥粉拳说道: “陛下一心想着黎民百姓,百姓定会冒死护卫大宋。” 赵桓道: “你作为总编,要写一篇社论,将朕的题词内涵说清楚,将《大宋日报》的宗旨和目的阐述清楚。” 李清照拱手道:“臣遵旨。” 赵桓又说道:“这报纸的名字还没题写吧?” “是,这名字能否请陛下御笔亲题?” “行啊。” 这种事当然当仁不让。 赵桓承接了宋钦宗的全部记忆,包括书法上的造诣。 宋钦宗的书法虽然比不上他爹宋徽宗,但也算是拿得出手的,更何况皇帝的御笔,谁敢说不好? 赵桓龙飞凤舞的写了四个行书大字: 大宋日报。 朱皇后、皇贤妃和李清照都鼓掌叫好。 赵桓将笔搁下,问李清照:“还有别的事情?” 李清照说道:“就是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