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征召天下兵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赵桓接着对赵构说道: “你的那废物军队全部解散,你任命的所有大臣中,你把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押解到开封来领罪,朕会给你一份名单。其余人等,就地免职。是否再行任用,由朕来定夺。 天下勤王兵你也不用召集了,你自立为帝的时候,你的河北兵马大元帅的职务就自动取消了。” 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赵构自然磕头答应。 赵桓又说道: “跟随你来的有个大臣叫张浚,对吧?以前是太常簿。” “是的。” “让他留下,先官复原职吧。以后朕会用到他。” 张浚是南宋名相,也是岳飞等人的顶头上司。此人活动能力很强,而且很擅长理财和识人擅任。 赵构忙答应。 赵桓又说道:“你老娘、夫人、孩子仍旧留在开封好了,这里安全一些。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去看看他们吧。 你老娘为了你整天担惊受怕,不孝啊。” 赵构心中明白,赵桓这是扣留他的老母、妻妾和儿女当人质了。赵构有一个儿子,刚刚在应天府出生,为了表示请罪的诚意,这一次也送到了开封,当然就一并留在城里了。 赵构听到这里,才确定他小命保住了,感激的呜呜哭了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这一次是真心感动。 他自己都犯了诛九族的谋逆大罪,甚至公然起兵跟赵桓的军队要干架,这个行为实打实的是谋反。 赵桓没有杀他,只是降了他的爵位,罚了一大笔钱,这已经是天大的恩惠。 他抡圆了噼里啪啦给了自己十几个嘴巴子,打的鼻口都流血了,哭着说道:“臣惭愧,无地自容,臣以后再不敢有二心,若再有二心,让臣万箭穿心死无葬身之地。” 赵桓点头说道:“你记住你的誓言,退下吧。” 赵构又磕头倒退,一直退到门边,才慢慢爬起来,长揖一礼,随后倒退着出门这才走了。 好几位宰执谁也不说话,就像看大戏的观众,直到赵构走了之后,李纲才长揖一礼,对赵桓说道:“陛下仁厚,古今罕有!” 何栗、张叔夜等人也都躬身施礼,纷纷赞叹赵桓以德报怨,也没有人说什么养虎为患之类的。 赵桓对中书舍人胡安国说道:“传旨宗泽,让他将手里的事都交给下属,即刻启程来京。” 胡安国躬身答应。 赵桓又对孟忠厚说道: “你们皇城司将张邦昌和王时雍拿下,仔细拷问,尤其是他们贪赃枉法的事情。” 孟忠厚忙答应,同时也明白,皇帝并不想用张邦昌当伪楚皇帝这件事追究他的刑事责任,而是想治他贪赃枉法的罪,剑走偏锋,这样天下就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谓大楚皇帝这种高度敏感的话题上。 赵桓接着对李纲说道: “你是朕的亲征行营司的新兵营的都统制,要定期派人到全国各州县去征兵,挑选精兵来京城接受新兵训练,充实五军。” 李纲忙躬身答应。 大宋军队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正规军禁军,这一部分军队金军入侵之前主要集中在西夏边境和辽宋边境。 西夏军的二十万禁军中的精锐已经成了赵桓五军的中坚力量,剩下的驻扎在潼关,一部分加入王彦的八字军镇守幽州。 而辽宋边境的禁军在这之前的战斗中基本上已经全军覆没。 所以,赵桓只能重新建立一支军队,并在适合的时候解散厢军。 这其实也是好事。他要走的是精兵之路,要把全国的军队控制在三十万以内,这比军队人数最多的宋仁宗时期一百二十万禁军已经少了四倍了,军费开支当然会少掉一大截。 既然要走精兵之路,兵员就必须从全国范围内进行挑选,才能选到精锐之师。 李纲拱手赞叹:“征召全国之兵,比之前从流民中招募兵士要强百倍。” 这之前大宋的兵员主要来自于因为各种灾难而流离失所的灾民。 大宋皇帝的想法很简单,灾民无家可归,四处流浪乞讨要饭,把他们招来当兵,一来可以解决兵员,二来可以解决流民问题。 可是带来的结果就是兵员的质量不高,很多流民其实并不适合当兵,其中还有不少是混混,专门混日子的,带坏了整个兵营的风气。 造成冗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灾民太多了,招收又没个限度,不停的扩张军队,人数越来越多,开国时的大宋只有二十万军队,到仁宗时高达一百二十万。 但是其中真正可用之兵却不多,大部分都是些没有经过什么正规军事训练的流民,这样的军队上阵杀敌不望风而逃才怪呢。 …… 皇城门口。 刚刚得知保住了性命的赵构,回头望一望宏伟的宫殿,当真恍若隔世。 走进去之前,他觉得自己脖子上的脑袋十有八九要搬家了,现在好端端的还在脖子上,而且不仅命保住了,甚至还保留一个国公的爵位,几乎要让他抓耳挠腮喜不自禁。 等待宫门之外的张浚,苗傅等人急忙上前,提心吊胆的询问事情经过。 赵构可不敢在他们面前喜形于色,冲着皇城方向恭恭敬敬跪下磕了个头,然后这才起身把事情经过简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