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赵构小朝廷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虽然他想放声大笑,可是却哇哇的哭了起来,捶胸顿足,一副伤痛欲绝的样子,这个演戏他还是会的。 “我父皇和皇兄落入金人之手,生死未卜,你们却在这儿劝本王登基为帝,难道就不知道本王心中的苦楚吗?” 汪伯彦和黄潜善自然是跪地请罪,但又一再劝谏。 一直跪在地上的侍卫手里还托着那几封信高高举起,却没见到王爷过来取,觉得手都酸了。 眼见他们还在演戏,东一句西一句的,谁也不去取那两封信来看,心里十分的不屑。 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估计说的就是眼前这位康王爷了。 他手撑不住了,只能挪动了一下姿势,方便把信举的更高些。 这个动作终于引起了赵构的注意,猛然想起自己演戏演了半天,老爹和皇兄的信还没看呢,到底写的啥呀? 这不怪他,只因为在确认了太上皇和皇帝都落到金人手里之后,他感觉屁股已经坐在皇位上,这种幸福感让他有些失态了,所以演戏表达悲痛来掩饰,哪想到去看信? 这送信的侍卫的动作才让他想起来光顾演戏,连信还没看呢,赶紧上前将那两封信取了下来,说道:“下去领赏。” 侍卫赶紧躬身答应,退了出去。 赵构拆开了两封信仔细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又是放声大哭,随后将两封信给汪伯彦和黄潜善看。 同时强调了一句: “两封手谕的确都是我父皇太上皇和皇帝亲笔,用印也是太上皇和皇帝的玉玺。他们的字迹本王认得出来,这印也绝对没错,这可如何是好?” 汪伯彦和黄潜善听到康王这么说,就算他们俩怀疑信有问题,哪敢说出来?即便真有问题,他们也装没看见。 更何况以他们俩之前的资质,都还没资格见到皇帝和太上皇的手谕是什么样的。 在汪伯彦、黄潜善一再劝诫之下,赵构终于勉强同意继皇帝位。 三人又一番商量,觉得济州不适合建都,莫不如到应天府去,那里可是太祖皇帝的龙兴之地。 当下传令三军启程前往应天府。 这时太上皇和皇帝已经落入金人之手,康王要登基为帝的消息已经在军中传开了。 这个时代信息极其闭塞,所以没几个人能够分辨这消息的真假,更何况能拥戴一位新皇帝成功,那将来富贵绝对少不了。 跟随在康王赵构身边的这些官员也都加入了汪伯彦、黄潜善劝谏康王登基为帝的行列。 到了应天府,赵构急不可待的登坛祭天,然后在府衙正厅登基为帝,改建康二年为建炎元年,任命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尊长兄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 并发布了即位告天册文。随即又下诏大赦天下。 现在小朝廷急需用人,而赵构声望很高,正是赵构需要的,当即遥封李纲为右相,下诏命他赴行在应天府视事。 他派人去找李纲,因为他并不知道李纲已经到了东京汴梁,成了皇帝的枢密副使了。 赵构将应天府视为朝廷外出临时住所,称为行在。认可京城依旧是开封,给人的印象就是他迟早会收服京城开封。 他把手下几万老弱病残的勤王兵整合设定了一个御营,由黄潜善和汪伯彦兼任御营使,任命了刘光世等人的官职。 随后,又册封了自己的王妃为皇后。 其实这时候的他的王妃还在东京汴梁,估计已经落入金人之手,所以只不过是遥封为皇后而已。 皇后不在身边,于是赵构急不可耐的让汪伯彦、黄潜善替他选美女进宫,扩充他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当皇帝如果后宫不够壮大,那有什么意思? 正在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金国又送来了信件。 这一次就是秦桧帮着宗翰起草的那封书信,让赵构去金营负荆请罪投降的。 赵构看了之后顿时脸色苍白,他当然不可能去金营,可是金军已经威胁了,如果他不去必然发兵攻打,到时候要砍下他的脑袋。 焦急之下,赶紧召集汪伯彦和黄潜善商议。 两人立刻给他出了个主意,逃跑,跑得远远的,大宋有的是地方,实在不行就躲到海上去,金人不善于航海,找不到的。 于是赵构这才放心。 不过现在金军还没有出兵,应天府已经够远了,金军一时半会儿是到不了这儿的,没必要着急着跑,但是先缓和一下与金人的关系最稳妥。 赵构已经当了皇帝,可是现在他知道他手下这点兵根本不够看的,保不了他的安全,只有跟金国议和,哪怕割地赔款称臣在所不惜。 但是自己刚当了大宋皇帝就向金朝俯首称臣实在是丢脸,这话绝不能由他来说,最好众大臣都苦苦上劄子劝谏,他勉为其难答应,这样里子面子都有了。 于是唉声叹息说:“可怎么办?金军如此如狼似虎,一旦金军南伐,势必生灵涂炭,朕身为人君,怎么能忍心让百姓饱受生灵涂炭刀兵之灾? 可是要打又打不过金军虎狼之师,这可如何是好。诸卿教朕!” 赵构一边哭一边碎碎念的说着。 汪伯彦和黄潜善都是人精,自然知道这位新皇帝这番话到底啥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