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秦桧见岳飞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太上皇来到翰林院找到了张见道。 张见道见太上皇来找他,又是激动又是惶恐。 太上皇把他从一个普通宦官提拔到现在这个位置,他对太上皇当然心存感激。 太上皇与他寒暄片刻之后,将自己手腕上戴的一串紫檀木佛珠取了下来递给张见道说道: “这是本道君一直随身带在身边的佛珠,大相国寺已故住持亲自开光的。送给你,以犒赏你在本道君身边服侍这么多年的功劳。” 张见道颤抖着双手接过了佛珠,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他知道太上皇来找他,绝对不是闲聊来了。于是跪在地上发誓: “道君皇帝若有差遣,老奴万死不辞。” 太上皇叹了口气,说道:“我还真有事想麻烦你,只是不知道你是不是真心愿意帮我?” 张见道见太上皇都用了只有亲近人他才会用的“我”的称呼,更是感激,咚咚磕头说道: “老奴纵然上刀山下火海,绝不含糊,请道君皇帝吩咐。” 于是太上皇便在他耳边低低的把要求说了。 张见道顿时呆了。 不过咬咬牙,他还是决定按照太上皇的吩咐去做,不管怎么样,太上皇始终曾经是皇帝,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妥。 他也没考虑那么多,一心只想替这位赏识自己的老皇帝做点事,他让太上皇在屋里等着,随后他来到了宝文阁。 他作为值守押班,当然是可以自由进出宝文阁的。 勾当官梁平此刻并不在宝文阁,他也不可能天天守着玉玺,张见道找了理由把里面值守的宦官给支出去了,等到没人了,这才将那一方传国玉玺取了出来。 在两张金花笺之上各盖了一枚御玺印章,赶紧又将传国玉玺放好。 随后,他将盖了印章的空白金花笺揣入怀中,然后离开了宝文阁,回到了住处,将盖了印章的金花笺双手递给了太上皇。 太上皇见空白金花笺之上果然盖着传国玉玺印章:“寿命于天,既寿永昌。” 他十分满意,勉励了张见道几句,又叮嘱他务必保密,随后告辞离开了。 回到延福宫,将两张加盖了传国玉玺的金花笺取了出来给了王时雍看。 王时雍大喜。 太上皇先用他独创的廋金体写了一份太上皇手谕给康王赵构,内容含糊其辞,但是告诉赵构说皇帝赵桓和自己这太上皇都已经落入了金人的手,并暗示康王传承大宋血脉,护卫大宋江山,也就是暗示他继皇帝位。 太上皇深信大宋无法抵抗金军的进攻,所以长江以北的大宋江山估计保不住了。一旦开封城被金人攻破,自己跟皇帝父子俩被金人抓了,大宋就会灭亡。 如果九儿子康王赵构登基为帝,说不定还能保住大宋的半壁江山。 因此,他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写了这份手谕,加盖了自己太上皇印章。 接着,在王时雍的怂恿下,太上皇鼓足勇气模仿赵桓的笔迹,又写了一封手谕,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太上皇毕竟是书法大家,不仅独创了廋金体,他曾经将历朝历代名家的字帖都临摹了一个遍,模仿别人的字迹那是手到擒来,模仿赵恒的笔迹也堪称天衣无缝。 写好草稿之后,跟王时雍两人琢磨了一下内容,太上皇这才在两份空白的金花笺上正式书写。 他写了两份,一份正楷,一份行书。 最后王时雍觉得还是以行书为好,字迹略显潦草,表达了皇帝被金人囚禁时的心中惶恐,更符合身份。 太上皇当时的确就是这么想的,于是便确定以那份潦草的手账为准,另一份则烧毁了。 王时雍拿着两份手账告辞离开,准备出开封返回相州。但是,在城门口被守将抓了起来。 因为王时雍进入开封,前往延福宫的事第一时间就禀报给了赵桓。 赵桓让孟忠厚派人不动声色暗中跟踪观察。 张见道盖了御玺交给王时雍,王时雍离开后,张见道就被皇城司的人抓起来了。 没怎么用刑张见道就招供了。他把事情经过说了,只说太上皇要他盖了两份空白传国玉玺的金花笺,不知道要干什么用。 赵桓下令将张见道处死。同时把宝文阁的勾当官梁平叫来狠狠责罚了一顿,并把他降后院勾当官,让他去做御花园的杂役去了。 接着,提拔了另外一位贴身宦官李彀。 这李彀跟梁平一样,都是当初极力主张软禁太上皇的人,算是对宋钦宗稳固皇位做出了贡献的,所以予以重用。 赵桓敲打他,如果再出现梁平这样的失职,直接砍头。 李彀急忙答应,把宝文阁所有的内侍全都撤换,换成了他自己信得过的人,并且那方传国玉玺自己亲自保管,不允许任何人能轻易接触到。 赵桓已经通知了四城,扣押王时雍。所以他出城门时便被守城官拦住扣押,搜身找到了那两封手谕。 手谕随后被呈送赵桓的龙案之上。 赵桓看过之后不禁冷笑,看来金人弄一个张邦昌当大楚皇帝还不够,再弄一个赵构皇帝,这样宋朝就有三个皇帝,看大宋窝里斗。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