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步兵骑马急行军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赵桓找何栗来,就是交代遗诏的事情。 何栗虽然十分吃惊,但却并不十分意外。 因为但凡皇帝御驾亲征前都会做这样的交代,也是历朝历代的惯例。皇帝出征,刀剑无眼,都要先留下遗诏,以防万一。 这也是一种誓死决战的态度。 所以,何栗以头抢地,郑重承诺,若苍天无眼,陛下龙驭宾天,他以宰相之责,拼着项上人头,也要全力维护遗诏得以遵行,护佑皇太子登基,辅佐皇后和贤妃垂帘听政。 赵桓还特意叮嘱了他要特别护佑贤妃及家人。何栗泪流满面,磕头答应。 两人接着商议了一些细节,并提出了若干应对方案。 大殿外,邵成章站在紧闭的大门前,一副门神的样子守护着。 这时,一个小内侍凑上前小声询问: “都都知,这都差不多一个时辰了,要不要进去跟官家提醒一下该出征了,大军还等着呢。” 皇帝御驾亲征的事情已经随着六万禁军在京城整装待发而传开了。 邵成章斜睨了一眼对方,低声道:“你脖子硬,你进去说?” 小内侍听罢,脖子一缩,道:“奴才不敢,只怕耽误了陛下出征。” 邵成章低叹,道:“且再等等,应该……” 话还没有说完,门打开了,小内侍赶紧退到一旁俯首躬身。 赵桓一身黄金甲,腰悬龙渊剑,大踏步走了出来,何栗紧随其后。 随即,何栗跪在地上磕头:“臣恭祝陛下出征大捷!” “嗯,去吧。” 随后,何栗起身告辞离开。 何栗走后,赵桓对邵成章说道: “贤妃以后想常去文渊阁看书,你找几个文才好的女官伺候着。贤妃不懂,就教教她。” 邵成章忙躬身道:“臣遵旨。” 赵桓眼里仿佛似有东西闪过,片刻,沉声道:“朕出征期间,贤妃那边,你要多用点心。” 邵成章赶紧躬身道: “老奴谨记,陛下出征期间,老奴会加倍小心伺候贤妃的。” 皇帝把自己心尖尖上的人的安危交给自己照料,如果有个什么闪失,自己一千个脑袋都不够赔的。 所以,他已经想好,得自己亲自带人伺候在贤妃身边才行。 赵桓大踏步出了皇宫,跨上了御马。 孟忠厚带着两千殿前司御前侍卫已经在皇宫门口等着了。 黄小润的两个哥哥黄大郎和黄二郎头天就接到圣旨,到殿前司内殿直报到了。 殿前司原来的都指挥使王宗濋已经被赵桓亲手宰了,暂时还没有提拔新的都指挥使,所以由都虞候牛皋负责。 牛皋得知这两位是皇帝宠爱的贤妃的哥哥,不敢怠慢,任命两人分别担任内衙直第一班和第二班的押班。 内衙直那可是皇帝最亲近的御前侍卫,贴身护卫皇帝的。所以,必须绝对忠诚可靠。这兄弟两完全符合这个要求。 兄弟两都是惊喜交加有十分惶恐,不仅当了殿前侍卫,还成了领头的小官。 内衙直的押班按官阶当然不高,但其他武官见了都要点头哈腰客客气气的,因为人家是皇帝身边的人,宰相门房七品官,更何况皇帝身边的人呢。 只不过两人更多的是紧张和惶恐,牛皋也是农家出身,懂得他们的心情,宽慰他们只要忠于职守就好,别的不用多考虑,两人这才放松了一些。 此刻,两人带着内衙直两百殿前侍卫跟在皇帝两侧。 赵桓已经知道他二人的身份,专门叫到马前微笑着聊了几句闲话,让两人更是感动,紧张的心情却也因此宽松了不少。 他们一队人马来到了兵营,在这里岳飞、韩世忠、张叔夜和姚友仲各率本部兵马,已经做好准备。 这六万军队除了侍卫亲军马军的五千人马是正宗骑兵之外,其余五万七千人都是步兵,包括御前侍卫。 但是为了快速机动作战,赵桓已经下令,将京城中御马监的战马配备给所有兵士,骑马出发。 御马监还有七万多匹战马,刚好够用的。因此,此次出征全员都有了坐骑。 但是,因为宋军绝大部分都是步兵,很多士兵甚至连马都没骑过,而骑兵作战技术性很强,不是有一匹马骑上就能当骑兵的。 如果不能自如地操纵战马骑行作战,那还不如放弃马匹进行步战更有战斗力。 所以,赵桓下令,除了侍卫亲军马军司的五千骑兵之外,其余步兵使用战马,只供路途使用,进入阵地之前须下马列阵步战,这样才能保持战斗队形。 冷兵器时代,要发挥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保持战斗队形是非常关键的,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步兵如果强行骑马作战,必然阵型大乱,而且因为不懂操纵马匹进攻或者防守,只能是被动挨打,都无法进攻,那结局必然是悲剧。 赵桓来到兵营,在岳飞等人陪同下先检阅三军。 看过之后赵桓不禁皱起了眉头。 因为很多兵士根本不会操纵战马,只会牢牢抓着马鞍,任由马在原地打转或者乱走,所以检阅场上的场面很是有些混乱。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