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弹劾宰相赵鼎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因为有不少人是知道这件事情内幕的,还是有些同情张致远的。

张致远却丝毫不退让,泰然处之,完全是任它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做派。

朱皇后在任命句龙如渊担任御史中丞的时候,没有事先跟黄小润商量,只是任命后才告知了黄小润。

黄小润很无奈,皇帝离开前要求的是任何事情她们两个要商量着决定,而且一些重大决定,还要求朱皇后多听黄小润的意见。

可是现在朱皇后为了给儿子,身为太子的赵谌培植势力,已经开始与皇帝的要求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擅作主张,直接就下了诏书,进行了人事任免,甚至有直接撇过她黄小润的势头。

这样下去黄小润真担心,有一天太子势力强大之后,她的儿子山河真的会被对方往死里整的,即便有李纲、赵鼎、吕颐浩号这样的人,护得了一时,能护得了一世吗?

她有时候甚至希望皇帝对自己儿子山河的宠爱能少一些,别让太子因此猜忌,说不定还能过得平安快乐。

句龙如渊只是个小小的校书郎,他见风使舵,攀附太子和朱皇后,上了这份奏折,将那陈年纠纷翻出来攻击张致远。

他因而得到了太子和朱皇后的赏识,直接将他从一个九品的校书郎提拔成从三品的御史中丞,可谓一飞冲天。群臣自然都觉得太不公平。

太子却在太子府设宴款待了他。

句龙如渊当然明白发生了什么,见太子之后惊喜的跪在地上磕头,拍着胸脯的表忠心,今后唯太子马首是瞻,太子如有吩咐,刀山火海绝不皱眉。

太子非常满意。

在真实历史上,句龙如渊是秦桧的党羽,跟着秦桧主张议和,是个大奸臣。

现在秦桧早就死了,可是却没有挡住他这位奸臣蜕变的脚步,攀上太子一跃成为御史中丞。

由于张致远被停职,这给了门下省一个教训。

当然他停职并不是因为他封驳了朱皇后的圣旨,而是因为他儿子一起交通肇事,他很可能其中存在官官相护,徇私舞弊的行为被停职审查的。

这就使得他之前清流的形象受到了相当的影响,而朱皇后将圣旨重新略作修改之后再次下发,这次门下省没有谁再敢跳出来封驳朱皇后的圣旨了。

于是顺利通过了门下省,颁发天下,于是潘良贵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也是成了太子党的一员,誓死效忠于太子!

潘良贵当然对太子和朱皇后感激涕零,登门叩谢,誓死效忠。

成为太子党羽的一员之后,句龙如渊立刻在御史台培植自己的势力。

侍御史张戒投靠了句龙如渊,成为他忠实的左膀右臂。

句龙如渊在御史台站稳脚跟,并且控制了话语权之后,便开始替朱皇后和太子发威,要清除三皇子的幕后靠山了。

第一个目标便是最大的也是最难扳倒的宰相赵鼎。

赵鼎严格的说并不是三皇子的人,只是因为皇帝赵桓非常器重山河,所以赵鼎对山河也格外关照,同时对太子时时作妖,针对三皇子的行为也是看不顺眼的,由此变成了太子眼中钉。

再说了,宰相这个职务太重要了,必须要换成太子的人。

于是句龙如渊和张戒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抛出了一个奏折,共同弹劾宰相赵鼎结交权贵以及军中将领。

按理说这样的弹劾其实是不痛不痒,但是由于在宰相之职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宰相遭到御史台弹劾,宰相必须提出辞呈,以证清白。

到底是不是真的被罢相,那由皇帝说了算,但是宰相得做出这个姿态来。

所以,在御史中丞句龙如渊以及侍御史张戒的共同弹劾下,宰相赵鼎被迫提出了辞呈。

面对赵鼎的辞呈,朱皇后笑了。

她满意的拿起那份辞呈轻轻用手指弹了一下,随后提笔在上面批注,批准赵鼎的辞去宰相,任命其为忠武军节度使,权知绍兴府。

写完之后她吹干了上面的墨迹,递给了黄小润,说道:“赵鼎引咎辞职,本宫觉得可以,他当宰相太久了,也该去地方走走了。外放为官吧。”

黄小润顿时吃了一惊。

皇帝走之前刻意强调的,朝廷中的几个大员,李纲、赵鼎、吕颐浩等人是不能轻易外放地方或者调任其他职务的。

因为这是皇帝赵桓最为宠幸的几个大臣,尤其是赵鼎,更是皇帝赵桓在经济财政这一块的最得力的心腹,一直在推行着皇帝在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措施,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