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中亚风云变幻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太子一听到这话,不由心头一动,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皇帝太强势,他这太子在一个强势的皇帝之下只能是唯唯诺诺,无所作为。 而且皇帝压根不打算把一部分权力交给太子,给他的只是知情权,让他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从来没有征求过他的意见,也没有让他独立自主的决断任何一件事情。 他唯一做的就是学习再学习,听从再听从,连执行的权利都没有,几年下来他都有些心灰意冷了。 刚刚成年的时候他还信心满满,满以为皇帝会像先皇那样在太子成年之后,会把一部分事物交给太子来处理,以磨练太子治理国家的能力。 可这位皇帝不同,连一星半点的权利都没曾交给他,即便是皇帝出巡的时候,皇帝把权利交给了皇后和贤妃两位摄政。 他虽然有权利起草意见,但是所有的意见和决策都要经过皇后和贤妃点头予以确认之后才能实施,没有经过这两位的同意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是无效的,而且会受到追究。 因此在皇帝出巡的那一年里,他即便作为监国,也没有真正尝到权力的味道,只不过是给别人做嫁衣裳罢了。 心灰意冷之下他也就没再奢望能够染指皇权了,现在太子妃这么说了之后,他那早就已经沉寂下去了心又好像泛起了涟漪,不由激荡起来。 太子忙低声说道:“父皇肯定还会让母后和贤妃摄政,我依旧无所事事的。” “这个倒未必。” “什么意思?” 太子妃神秘一笑,说道:“现在不能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太子瞧着太子妃,有些心头不安,说道:“你可千万别乱来,母后警告我再三,绝不能再作妖,否则太子位肯定不保。” “你放心好了,我会害你吗?我只会为殿下好。” …… 皇宫,御书房。 赵桓在此召开了御前军事会议。 在京的两个集团军元帅刘锜、宗泽以及枢密院的枢密使李纲、宰相赵鼎和文思院总裁吕颐浩参会,《大宋日报》总编辑李清照列席。 赵桓说道: “中亚局势目前日益动荡,西辽大军经过两三年的韬光养晦,在得到我们大量的低息贷款和军事装备之后,他们的军队远比以前强大,兵力总数已经达到三十万人,跟我们在中亚的集团军数量相等。 耶律大石的军队时常侵扰高昌,劫掠边民,抢掠财物,我们与他们交涉,他们只推脱为草原强盗,其实每次抢劫都是脱掉军装的辽军假扮的强贼。 我们曾无数次的与他们交涉,他们都置之不理,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诸位认为应该怎么办?” 李纲等人听后都是义愤填膺,纷纷提议应当以牙还牙,不能让西辽太嚣张了,双方原本是同盟的关系,大宋给了他们那么多低息贷款,出售武器装备给他们,现在他却忘恩负义,实在是不能容忍。 老将宗泽如今早已是满头银发,却依旧是威风凛凛的模样。 说道:“陛下下令吧,老臣愿率军赶赴中亚增援牛皋集团军,会师一处共同灭了西辽。” 他知道皇帝赵桓最擅长的战斗方式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而中亚既然双方军力持平,那就必须达到兵力上的优势才能一举歼灭敌人,因此主动请缨,要求率军前往。 刘锜当然不能率军离开,因为他的军队现在承担着整个北疆的责任,要防止金国和西夏可能发动的进攻。 虽然这两个国家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有了一些恢复,可是依旧无法组织大规模军队入侵的,所以北疆局势在短时间之内是稳定的,不存在大规模入侵的军事威胁,但是也不能将军队调往中亚的。 所以当皇帝的目光望向刘锜的时候,刘锜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可以打,金国和西夏这边请陛下放心,我们绝不会让对方越雷池半步。” 赵桓满意的点头,目光又望向了赵鼎。 赵鼎有些担心,他说道:“陛下,我们现在在三个方向都在大规模动兵,地中海、欧洲已经集中了三个集团军,我们大宋军队的主力都放在了欧洲。 那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大战,同时东南亚杨再兴的凤凰集团军时常与印度半岛的朱罗王朝等城邦国王发生边境冲突,主要是他们时常出兵犯边,那边随时可能爆发大战。 北边的金国和西夏虽然没有能力越雷池半步,但也绝不容半点松懈,必须保持重兵压境,由此一来我们的军费开支将会十分庞大。 臣不知道皇家金库还有多少经费可供支配的,如果军费紧张,能否等中亚等地中海和欧洲局势稳定之后,再在中亚动手。 反正现在西辽与咱们也只是小打小闹,不敢大规模动兵,不如先跟他们谈判拖延时间,腾出力量积攒军费之后再对他们动手。” 赵桓在非洲新开辟的两处金矿和一处钻石矿,这个消息赵桓进行了高度保密,连宰相赵鼎对此都一无所知,所以他很担心军费开支情况。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