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完颜昌议和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随着《大宋日报》新闻送到大和、高丽以及吴哥蒲甘,大理等大宋新的疆域,这些地方已经臣服的子民和之前的王族群臣们都感到震撼,同时也感到庆幸,他们归顺了大宋,荣耀也属于他们。 授旗结束,赵桓召集岳飞、韩世忠和吴玠,以及军机大臣和枢密使李纲、文思院总裁吕颐浩等人在福宁殿御书房地图室召开御前军事会议,做具体的作战部署。 这一次挂在墙上的不再是整个亚非欧地图,而是法蒂玛王朝,马库尼亚国和地中海东岸十字军国家。 这个区域的地图这也是赵桓亲手绘制的。 赵桓对梅执礼说道:“要准备足够多的粮食随军一起运往马库尼亚,一旦地震发生之后,这些粮食将会是凝聚民心,获得支持民众支持的有力武器。 这两个地方都会出现大量的灾难,我们的粮食就是我们最好的武器,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我们才能站稳脚跟,赢得胜利。” 赵桓又对岳飞他们三人说道:“这次兵力到达之后不要声张,要悄悄的进入马库尼亚,那里很多地方都成了无人区了,直接进驻他们的都城,应该是无兵防守的。” 赵桓又对文思院的吕颐浩说道:“你们要派出若干工匠随军前往,但是要做好严格的保密工作,到了地震发生地带时,要重新修建城池。 城池的修建要用水泥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这样即便敌军的投石机也很难造成大规模破坏,而且可以快速的进行修补。 至于水泥的来源,在地中海沿岸有很多火山灰形成的岛屿,能够很方便的取到火山灰。当然,对水泥的配置要严格按照绝密事项进行保密。” 赵桓在地图上标注了几处地中海火山带,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火山灰用来调配水泥,浇灌修缮城池。 接着,赵桓将岳飞、韩世忠和吴玠三人留下,单独面授机宜。 当晚,设宴款待一众出征将领。 次日,三个集团军分批次出发,远征欧洲。 大量的粮草和各种救灾救济物资也通过大宋的艨艟级巨型运输舰随同运往红海,一时间大宋各港口都热闹非凡。 另外,在蒲甘的达拉港以及吴哥王朝的罗湖城等海港,都已经成为大宋的军港,并且进行大量的舰船制造。 东南亚森林密布,木材是取之不尽的,十分丰富,所以制造大型舰船的材料非常方便,使得这些地区的大宋战船的制造速度会远快于在大宋沿岸。 岳飞和韩世忠分别率领当初征战吴哥王朝的三十万大军直接从吴哥和蒲甘的港口,乘坐当地打造的新型战舰,分批次向红海航行。 杨再兴率领的朱雀集团军开往东南亚进驻蒲甘城。 赵桓安排好了远征军出发之后,继续他的巡视。 这天,他带着文武群臣来到了幽州城。 他视察了刘锜统帅的玄武集团军高级将领,以后应对金国和西夏就靠这支军队了。 这军队由之前部署在北方战区和川陕战区北部的军队组成,还包括了海上舰队,这些舰队部署在大和对马岛以及高丽的海港,随时从海路进攻金朝,并担负起大和和高丽归顺地的军事防务。 赵桓在幽州视察完毕准备离开的时候,他接到了金国使臣送来的一封信,信是由金国的主和派领袖完颜昌派人送来的。 在大宋以横扫千军的态势将刘豫的大齐国摧枯拉朽之势尽数攻克收服之后,金国对大宋的强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他们还以为刘豫的大军至少能顶个一年半载,结果没想到两个月时间就全军覆没,尽数被大宋攻占了,在金国上下一片混乱之中,完颜昌终于站了出来。 他对皇帝完颜亶提议与大宋议和。 完颜亶虽然下达了战争动员令,号召各部落都出兵保卫金国,各部落也听从了号令,男女老幼齐上阵,居然聚集了五六十万军队在南边准备抵御大宋的进攻。 虽然这五十万总的来说都是些杂牌军,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没有战斗力的普通百姓,但这也是金国最后的家底了。 只是大宋并没有趁其北进,使得金国皇帝完颜亶和一众大臣惊慌之下便,思考着是不是该跟大宋议和了。 所以这个时候完颜昌站出来,第一个挑头要求与大宋议和,很快就得到了很多大臣的响应,纷纷提出赞同与大宋议和。 当然也有少数强硬派,比如四太子金兀术、银术可等大将不同意议和,觉得应该尽快继续战斗,重振旗鼓,再与大宋一决高下。 但是他们的声音在朝堂上显然不占主流,毕竟金国现在这样子,别说反击了,要保住自己的疆土都比较困难,大家又不是瞎子,都知道这一点,这时候还提什么反击,简直是痴人说梦。 所以完颜昌的提议很快形成了多数,并得到了皇帝完颜亶的支持。 完颜昌在东平府的时候,被岳飞大军抓获,与岳飞进行了私下密谈,愿意在适当的时候帮助金国与大宋和谈,双方停战。 在那之后他就一直寻找机会,想推进金国跟大宋的议和,他是金国皇室中最得力的主和派,当然金国人认为他是投降派,只是一直没有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