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中亚战区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皇帝居然派他到西域去,而且成为安抚使,那就是整个西域的封疆大吏,除了军事之外,其他的全权负责,权力不可谓不大。 但是他从没去过西域,对西域也仅仅存于书本上了解到的知识,包括一些道听途说的关于西域的传闻。 这些传闻除了朦胧的神秘色彩之外,便是与荒凉、贫穷、偏僻联系在一起,他下意识的感到畏惧。 但是假如要推辞的话,那么他的政治生涯绝对会就此结束,这是皇帝亲自点将让他出任新设立的中亚战区安抚使,他只有硬着头皮上,不管这个任务何等艰巨。 所以在经历了最初时的慌张迷茫之后,他便把腰挺直了起来,握紧了拳头。 眼见众人都不说话,他便主动开口。 他站起身躬身一礼,对皇帝赵桓说道:“陛下,臣一定全力以赴,履行好中亚安抚使之职,并负责修建好整个新的都城。” 赵桓很满意,他刚才任命的时候可没有给赵明诚半点商量的余地,这一下突然袭击,赵明诚的慌乱他都看在眼里,这是情有可原的。 任何人在被突然从京城这样人间繁华之地派去鸟不拉屎的西域,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反应,但他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并掷地有声的做出了表态,从他的语气中听到果决和坚持,这让他很高兴。 赵桓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望向李纲和赵鼎。 李纲立刻起身,躬身道:“陛下,下一步将向中亚用兵,如果已经做出这样的决策,那么在中亚临时得有一个陪都,是必然的。 毕竟中亚距离开封太远了,来去要好几个月,路途遥远,实在不方便决策,所以陛下决意修建陪都,并在将来的一定时间内暂住陪都,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但是臣以为,陛下最好只是偶尔去巡视一番,如同像江南一样,住上一两个月便回来,不可时间太久,毕竟开封才是陛下的根本。” 赵桓微笑说道:“开封固然是朕的根本,整个天下也是朕的根本。 至于将来朕会在哪居住,根据局势的需要来进行,现在说这话为时尚早,这第五个京城都还没有建起来呢,估计建好也是在十年以后了。” 众人都笑了,的确要想在大漠之中修建出一个新的城池来,那十年时间都是算很短的了,现在就来说皇帝该在第五个陪都住多久,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赵鼎拱手道:“不知道陛下准备把陪都建在什么地方?” 赵桓走到了巨大的地图前,这是他命人更换的中亚地图,是他亲手绘制的,指着这一幅一幅涉及到的目前中亚的国家的情况,其中主要的城池已经标注了出来。 他指着高昌国的北部一个地方说道:“这里叫做别失八里,朕准备把城池修在这个城的不远的一处地方。” 赵桓在后市的乌鲁木齐市所在位置用指示杆点了一下,说道:“就在这,距离别失八里大概百里路,这里有一块绿洲,非常适合修建城池。 而且有一条河,叫乌鲁木齐河,我准备把陪都修建在这,这个城就叫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河是一条内流河,它的水源来自于天山山脉的常年不化的冰川融化的雪水。 整个河流全长将近五百里,雪量充足,能够保证都城的饮用水以及附近农田的浇灌,唐朝在这里设立都护府,开始就已经在这里屯田,只是没有大规模修筑城池。 所以在这里修城是有基础的,已经经过前朝人的开垦,有无数的良田可耕作,可以提供必要的粮食,另外还可以放牧。 整个高昌对大宋非常的向往,百姓对大宋有高度的认同感,而且汉文化在这里相当普及,也有很多汉人在这做生意,所以把都城修在这样的地方是最为稳妥,也方便城市的修建。 而且乌鲁木齐还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陆地上的商队可以在都城休养,在这之后赵桓将会把丝绸之路进一步拓展。 他要在整个丝绸之路上修建现代柏油公路。 一旦建成,中原的物资就能源源不断进入这条路,长途跋涉的输送到这来,并从这向中亚延伸。 赵桓又说道:“除了赵明诚这位安抚使之外,朕决定任命陇右都护府约昌知州撒怜丁作为安抚副使。 撒怜丁是回鹘人,精通回鹘语、汉语以及契丹语,祖上都是中亚大商人,生意遍及中亚的很多城市。他从小接受汉文化教育,对大宋有非常高的认同感。 在陇右都护府任职期间十分尽职尽责,为我们从中亚购买战马立下过汗马功劳。 辅助刘锜稳固陇右都护府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所以朕决定提拔他为安抚副使,协助赵明诚治理整个中亚战区。” 众人都连连点头,认为皇帝考虑的非常周到。 赵桓又说道:“此番征战中亚,五万军队是不够的,目前至少要扩展到十万。 统帅朕准备让牛皋来负责,他在京畿战区平时无所事事,现在金国已经没有能力再把战线推到开封城下来了,所以开封城是安全的,不需要他这位猛将镇守。 他应该是到他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朕把他安排到了中亚战区担任制置使,另外八字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