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结束与开始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建成那一天,李世民带着三省六部一起去进行巡视。

以黑色为主体色调彰显尊贵和厚重。

分门别类的英雄沉睡宫殿内有着石碑记录英雄名字。

一些功德身后的英雄有单独的画像介绍起功绩。

最大的是阵亡军人的宫殿,里面沉睡的第一座石碑就是远征高句丽的大隋将士骸骨,他们的名字已经找不全,但李世民依然给他们的立碑,让人祭祀他们。

这座石碑前烧香祭祀的铜炉是将士家人们集体捐赠的。

站立于石碑前,李世民神色复杂无比,低声道:“英灵沉睡,香火不绝,这是我能为你们做到的极限。”

“请你们放心,你们的家人,我一定会想办法安顿好。”

“大唐的太平,有伱们一份功劳。”

李世民的话中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可没有人去反驳他。

大家都知道,没有高句丽阵亡将士的死亡,隋朝的灭亡不会来的那么快。

数十万壮劳力的阵亡,直接动摇了隋朝的根基。

其余功德之中也都摆入了一幅幅画像,只不过,他们那里的香火并不鼎盛,不如将士这里的旺盛。

“果然,百姓们是很难意识到这些大人物们的功绩的。”

来上香的,最多的还是百姓。

而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很难意识到孔子,汉武帝,秦始皇,白起,韩信,墨子,杨朱等人功绩的。

“当文化普及开后,大家也许就会意识到了。”

李宽心里又转念想到。

一切的意识不到并不是这些人的功绩不够,只是百姓的水平很难理解。

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功绩是最好理解的,香火旺盛是常态。

英灵殿中的常驻人员基本都是退伍老兵。

唯有几名祭祀是道教和佛门的人。

他们都是轮换制度,在这里主要负责的就是引领、打扫、守卫。

其余的都有其他人负责。

为了防止有人作死的在这神圣庄严之地做出有违道理伦法的事,这里的守卫人员有斩杀之权。

同时,来这里工作的人都签了连坐契约。

一人犯罪,全家牵连,九族起步,清名为终。

清名为终是大唐新出现的责罚,这个责罚很简单,是把你存在的痕迹整个从历史中抹除掉,包括你这个家族。

这也是对于世家大族和大多数官员来说最可怕的责任。

存在感抹杀。

李世民巡查完以后非常满意,便让房玄龄安排起大朝会时的祭拜礼仪问题。

礼仪是很重要的一环,为了保证不出问题,大唐在长安的七十五岁以上的世家,官员老人都被征召到了一起进行讨论。

每一个步骤都是严加审查的。

礼法不可废,不可乱,不可错。

尤其是在李世民的想法中,这次的祭祀,还要邀请百姓前来观看。

必须严谨起来。

看着激动的李世民,满朝文武只得一边处理国家大事,一边给李世民安排。

当然,主要负责人还是礼部的人,其余的部门只是尽可能的配合,都是你需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因为征战结束,祭祀又在年底,李世民就提前结算了功勋,让士兵们都回家了。

并且通知他们,如果谁要是想看祭祀,向当地政府申请即可。

当然,名额有限。

就因为这一决定,在祭祀开始前,大唐各地出现各种斗殴事件。

不少地方老兵打了起来,争抢参与祭祀的名额。

在他们眼中,这场祭祀是相当的神圣,是必须要参加的,如果不参加,自己就会抱憾终身。

为此长安城内的大将军们无奈的开始了巡查之旅。

他们其实并不想离开长安,他们更想跟着李世民搞祭祀前的事宜。

祭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带着文武群臣,封国代表一起来到英灵殿,当着社会各个阶层,百姓们的面进行祈愿。

“我李世民在此发誓,自我以后的大唐君主当以征服世界,带领大唐百姓过上老有所依,幼有所教,病有所医的生活为目标。”

“如有违此誓,大唐百姓可废帝王。”

“华夏英灵当鉴之。”

李世民说的慷锵有力,来参与祭祀的人员都听到了他的誓言。

天地间不知何时响起了一声:“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