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学习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新年假期结束,大家都陆陆续续离开长安时,武元庆正式的拜访了一次,给武媚送了不少东西,给楚王府内的仆人们也都送了不少东西,甚至于给萧晨等人都送了不少东西。

那礼物,真是一箱子一箱子的搬,一箱子一箱子的送。

李宽看了都觉得疯狂。

但不得不说的是,效果真好,大家都念叨一句武家做人就是不错,比贺兰家强。

然后大唐就又一次走上了正规。

李世民又念叨了一次怎么还不攻打高句丽,筹备工作还没有做完吗?

但他也只是念叨一句,却没有再说其他的,时刻关注大唐建设的他也知道现在不适合发动战争。

曾经李宽用来堵他的借口陆陆续续都没用了,李世民也没有说什么,可能他多多少少的也有点认命,一副我念叨,你们自己看着办的态度。

大有一副你们要是觉得这样做对的起我你们就这样做吧。

对此李宽也没有什么办法。

聚集在辽东附近的军队现在已经被征调去搞建设,建设辽东当地的城池,大规模开垦荒地进行屯田等等。

辽东当地的官员甚至喊出了他们自己生产可以征战三年的粮食。

虽然三省的众多官员觉得那丫的纯粹就是为了借机大开发吧。

不过大家想了想,这样搞的也挺好,最起码辽东在半年的时间内搞出了大量田亩,城池,道路,加强了后勤。

哦,新建的城池中不知怎么夹杂了不少高句丽人。

知道辽东一地就阻止了战争的进程后,三省想了想,就果断放手,给了辽东一个从高句丽摸人的任务。

高句丽人虽然品质不咋好,但也可以凑合着干苦力,帮助大唐建设道路嘛,顺带减少对面的成年劳动力。

之所以辽东那边的申请这段时间能一直通过,根本原因还是三省讨厌发动战争。

战争虽然能带来金钱,财富,土地,荣誉,爵位等一系列好处,可也会拖累地方人口的发展,阻碍国家建设。

大唐终归是人口不富裕的时代,做不到脱产人口能肆无忌惮的征兵开战。

但凡他们的脱产人口在去掉贵族,商人等各个阶级后还能拉出五十万,三省也不会这么紧巴巴的过日子。

在李宽的感受中,新年后的大唐整体还是健康的。

唯一不好的点就是魏征回来,总喜欢带着他工作。

魏征觉得他接手教育系统的这段日子搞的非常不错,决定把这一块的工作全部交给他。

听到这话李宽脸都绿了,虽然教育系统的老大位高权重,牛逼哄哄,但他并不想接手啊,这很累的好吧。

抗议是没用的,李宽还是被魏征这老头拉了壮丁,走上了为教育事业扛大旗的道路。

这让李宽很恼火。

更让他恼火的是李承乾也趁机搞事,几次三番的在私下里要求他尽快进行太子位的交接。

他连给自己退休后的爵位都想好了,就叫秦王。

听到秦王两个字时李宽就想吐槽一句,咋滴,伱还想在有生之年打回来,再玩一次玄武门是咋滴。

李承乾仗着关系好,笑嘻嘻的告诉他,玄武门是不想了,像秦朝那样努力几代人一统天下还是想的。

李承乾自从身上的责任小了以后,活的是越来越开放,在私下里没少说自己未来要选的路线。

比如什么周朝文王从朝歌回去后逐步吞噬周边封国扩大势力,秦朝奋六世之余烈之类的。

对于李承乾的疯狂,李宽是一点办法没有,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你还弄不死他,关键是这家伙活的二百五之后还越活越开心,越活越年轻,一天比一天好,你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最后李宽忍受不了李承乾的二百五,直接找到了李世民。

老李则意味深长的告诉李宽,孩子啊,如果你早点把辽东的事处理好,我出去打仗,你留下监国,我不就把你们两个的位置调换了嘛,这样你就早早成为太子,不用忍受李承乾的二百五之疯。

对于这话,李宽表示再见,我宁可忍受李承乾的二百五之疯,也绝对不会这时候搞什么灭国战争,更不想这时候进行位置调换。

李宽表示自己只是累,但不是傻。

越早进行位置调换,那李承乾就能越早解放,长安城内就会越早只留他一个人,到时候他多孤独啊。

原本还有一个李泰的,结果这小子自己搞了一个研究院,跑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